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透视菲律宾从伊撤军的背后(沸点大追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02:58 人民网-江南时报

  菲律宾政府13日宣布,为拯救被伊拉克武装人员绑架的菲律宾卡车司机克鲁斯的生命,菲将撤回其驻伊的51名士兵和警察。这一决定先由菲律宾副外长塞吉于当地时间13日凌晨通过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发表,十几小时后又得到了菲外长阿尔韦特的证实。14日菲律宾已开始从伊拉克部分撤军,51人中已有8人撤离当地。这样,菲律宾将成为第一个退出美国主导的驻伊联军的亚洲国家。

  长期以来,阿罗约一直是美国对伊政策的支持者。此次人质危机发生后,菲政府一开始强调要履行国际承诺,不向伊拉克武装分子低头。不少熟悉阿罗约政府一惯作派的政治观察家也表示,他们根本不相信阿罗约政府会被恐怖分子所胁迫,阿罗约政府也不会背上向恐怖分子妥协的名声,不会牺牲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然而,为什么阿罗约一反对国内极端恐怖分子绝对强硬的做法?为什么不像韩国、日本,或者其他任何在伊拉克被扣有人质的国家那么坚决呢?这跟菲律宾的特殊状况有关。

  首先,菲律宾政府不能得罪海外劳工。菲律宾拥有800万的海外劳工,被绑架的克鲁斯是这支海外劳工大军中的一员。菲海外劳工每年向国内寄回的外汇高达七八十亿美元,他们是向菲提供外汇的主力军,这些人所创造的劳动财富可以说支持着整个菲律宾的国民经济。因此,保护海外劳工利益是菲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菲政府在处理人质危机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假如阿罗约这次在这件事情上处理不当,那么很多在海外打工的菲律宾人会感到寒心。尤其对于在中东地区的菲律宾海外劳工,如果政府无视他们生命安全的话,这些劳工会纷纷返回家园。这对于菲律宾政府来说,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次,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对伊政策的立场一直遭到不少国会议员和众多菲民众的反对,此前有过菲律宾人在伊遭袭受伤事件引起国内民众对政府不满的先例。这次人质危机发生后,反对浪潮再度掀起,包括老人儿童在内的许多菲律宾民众走上街头,举行请愿活动,他们手捧蜡烛祈祷,强烈呼吁菲政府从伊拉克撤军。与此同时,菲律宾各大媒体也分别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发表评论或举行座谈,对政府形成较大的舆论压力。这些对6月30日刚刚连任总统的阿罗约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对阿罗约而言,要确保解决国内的腐败、贫困、失业和经济低增长等“当务之急”,一个安定的社会和政治局面置关重要。

  此外,菲美关系最近出现的摩擦也对菲政府在人质问题上立场的软化起了一定作用。美国驻菲大使里恰尔多内6日批评菲政府解决南部棉兰老岛反政府武装问题不力,社会安全得不到保证,政府机构执法不严,并表示美国因此决定撤回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棉兰老岛投资3000万美元的许诺。阿罗约随即发表声明,要求美国不要对菲内政问题随便发表评论。但这位大使近日在菲电视台接受采访时,态度仍然十分傲慢,这难免引起菲方不满。

  由此可见,与日韩等在伊拉克驻有军队的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菲律宾特殊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现状决定了它在处理人质危机时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日韩等亚洲国家那样将驻军“坚持到底”。

  新华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15日 第十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长春人质事件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时政类媒体文章荟萃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