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心杀敌 无缘战场 常年穿梭在生死边缘,“小八路”黄绪春成就飞行真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5日09:23 南方都市报

  【第二十三期】

  你说飞行功高他不言语

  黄绪春老人什么也不愿意多讲。你说飞行的事业功高盖世,他不言语。

  总是有人要问,飞在万里长空,经过高山、海洋、风暴,在生死边缘穿梭,到底是什么感觉?他不言语。

  他不愿多言语,一生安全飞行13000小时,却只把直面生死的尖峰时刻,转危为安的惊险瞬间,大多藏在心里。

  总是有人要问,背负青天,鸟瞰人间城郭是什么感觉?总是有人要问,当一个人从万米高空看芸芸众生,视野是如此广阔,还会想到人世间的蝇营狗苟吗?

  他不言语。当世界顾盼自雄,喋喋不休,这位中国民航的飞行元老,他对外界的关注不习惯,他不言语。

  他回忆1946年当兵时,每人只有四样东西:一个手榴弹、一支枪、三发子弹和一件衣服,他说自己本来就一无所有。

  总是有人要说飞行诗情画意,浪漫无比,他不言语。他只说入伍后一心想打大仗,没参加淮海战役颇遗憾;又说进了空军,苦练飞行技术,准备抗美援朝……

  他不言语,却已安全飞行了13000小时,在炮火中飞过越南,试飞时遇过险,不像幼稚的我们,有了梦想,就吵吵嚷嚷,到头来却只是拖着翅膀走在地上。

  他又是活雷锋,一遇灾情,一逢号召,就捐钱,把自己挣的几个钱都捐光了;他有通情达理的好妻子,陪他几十年过着苦日子。

  他不言语,大概如葵花向阳,当初那葵花只想着投向阳光,从未想过自己的花瓣漂不漂亮。

  他不言语,却让我们想到那个不同凡俗的真理:人的幸福有时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种责任的承担。 谢海涛

  他的照片被美国人保存。

  他创造了一生安全飞行13000小时的记录。

  他在炮火中一次次飞往越南。

  第一次知道黄绪春是在《中国民航大博览》上,是那张接受国家民航总局表彰时的照片,气宇轩昂、英武不凡。

  几天前,见到了生活中的黄绪春,他手里提着刚买的鸡蛋,正准备回家做饭。如果不是经人指点,真想象不出面前的这位老人便是赫赫有名的飞行元老。

  美国人送他一张照片

  1982年8月23日,平凡而又非同寻常的一天。

  这天,第六飞行大队大队长黄绪春与民航广州管理局的两位领导一起来到北京,准备参加民航总局召开的安全飞行工作会议。

  进了会场,大红条幅上写的竟是“授奖大会”四个大字;更令黄绪春出乎意料的是,他也位忝被表彰对象之列,并独揽两项殊荣:“一级安全飞行奖章”和“全国民航安全飞行模范”称号。

  两年后黄绪春又遭遇了另一惊喜。

  1985年,黄绪春作为领队带领四个机组前往美国负责引进第二批波音737飞机。波音公司方面派出了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接待。这名工作人员一见面便说好像在哪见过黄。两天后,该工作人员拿着一本英文杂志跑了过来,指着书上黄绪春的照片兴奋地给大家看。“没想到当年去北京领奖被美国人拍了照。”

  波音公司的工作人员特意将杂志上的照片翻拍放大,当作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了黄绪春。

  任内无一飞行事故

  黄绪春16岁时参加八路军。21岁被调入空军进行飞行训练。

  1953年10月黄绪春从航校毕业,没赶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分到中国民航当起了飞行员。1978年出任广州民航第六飞行大队大队长。

  说起担任大队长的那5年,黄绪春最感欣慰的是没有发生过一起飞行事故。“那时文化大革命刚过,很多飞行员还存在着急躁、冒进的情绪,存在着蛮干心理,国际上飞机飞不飞由天气决定,而在大陆则由机长说了算,安全问题很突出”。为抓好安全飞行规章制度的落实,他没少费工夫。当然他还需以身作则,要知道他创造的“一生安全飞行13000小时”的记录可不仅仅是个数目字。

  炮火中撑住河内航线

  事实上,这13000小时的飞行并不都是“安全”的,其间也有直面生死的尖峰时刻、转危为安的惊险瞬间。

  “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飞越南。”越南战争期间,黄绪春被选中飞河内航线。他心里既兴奋又忐忑不安。

  原来,黄绪春入伍后便一心巴望着上前线打“大仗”,但总没有机会。进入空军后,以为可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却不想,磨拳擦掌了两年,等他学成毕业了,战争却也结束了。

  当时,河内嘉林机场条件之差几乎闻名世界,机场跑道仅有25米宽,只相当于一般机场滑行道,29米宽的伊尔-14走在上面,两只翅膀都是伸到跑道外的,曾有4架前往越南援助的苏联飞机就坠毁在那里。

  黄绪春清楚地记得,飞机快到嘉林的时候,河内的天空便有一股战火的味道弥散开来,透过驾驶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军高射炮弹炸后留下的炸弹坑,“从高处看下去,弹坑多得像马蜂窝一般,每个直径有七八米,雨水积聚在里面,就像一个个的小鱼塘”。

  等到飞机降落的时候黄绪春也屏住了呼吸,尽管事先已经熟悉机场的情况,但滑道的狭窄还是让他捏了一把汗,“滑道宽仅25米,但整个飞机的宽度就是29米,要保证准确而安全地降落,难度很高”。远处隐约传来零星的枪炮声,空气里还有股烧焦的味道,战争的危险已不容细想,黄绪春集中注意力控制降落中的飞机……

  一声长长的呼啸声划过天空,飞机穿过硝烟,平稳地降落在了滑道上,机身两侧长长的机翼,露在了狭窄的滑道外边。

  黄绪春终于松了口气。他缓缓走出舱门,机场工作人员立刻迎上前,将他带到了防空洞里。

  说起这段经历,老人心悸之余仍有无尽感慨。战乱年代每个航班所载之乘客也就两三人,但为了保持这条国际航线的正常通航,他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是在生死边缘穿梭。

  爱助人传为美谈

  在黄绪春的家里,保存着一本特别的荣誉证书,这本没有华丽装帧、只有巴掌大小的证书其貌不扬,但却有非同寻常的来历:197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授予黄绪春“雷锋式干部”的功勋。在此之前,部队从来没有用这样的荣誉表彰过任何人。

  提到这一特别的功勋,曾任白云机场公安局局长的肖清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1973年来广州,可我在天津工作的时候早就听说广州民航有一个叫黄绪春的人,在我认识他之前至少听别人说过他不下十次了!他一次次地捐款,把自己挣的几个钱都捐光了!”

  记者调查发现,黄绪春的捐款史长且杂:1956年,黄绪春响应开发西北的号召,捐350块钱给当地农村买拖拉机;1963年,天津发大水,黄绪春捐款2000块钱;1977年冬,政府发起支援农村机械化的号召,黄绪春得知后将家里的一张7000块钱的存折送到了村支书手里。

  其它大大小小捐款黄绪春已经记不起来,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们做了清晰的补充:60年代云南地陷,他寄钱;1964年农业学大寨他捐钱;平时周围谁有困难,他出钱出力是家常便饭。

  问及这些,黄老一直保持着羞涩的笑容。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兵那段经历,“过惯了苦日子,赚的钱够生活就行了”。

  人物档案

  飞行英雄黄绪春

  黄绪春,1930年生于山东胶州,1946年参军,1951年调入空军接受飞行培训。

  1957年调入广州民航,1964年起任第六飞行大队正副大队长,1983年2月调入民航广州管理局任副局长,1996年退休。

  采写:本报记者 严艳杨晓红 邓恒 实习生 堵琳嘉 李茂娟(除署名外)

  摄影:本报记者 刘可严明 实习生 王鹏军(除署名外)

  鸣谢:民航中南管理局修志办、南航集团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广州白云机场中南空管局 徐国基

  图:

  老飞行员当年的英姿被美国朋友做成了幻灯片并送给了他本人,黄绪春至今珍藏着。

  老飞行员和自己珍藏的勋章。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重庆井喷事故公审
2003年审计报告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长春人质事件
解读顺驰地产扩张之谜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