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后”,你为什么写作?(关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02:20 人民网-华东新闻
  单晓琳
韩寒签名售书,书店外排队的几乎全是中学生模样的女孩。

  宦玮摄

  7月8日,由上海作家协会举办的“80后青年文学创作研讨会”吸引了一批文学评论家、杂志编辑、作家和年轻的文学作者,研讨的对象是作为一个群体浮出水面的“80后写作者”,研讨的内容是这批作者的群体特征和面临的挑战

  谁是“80后写作者”

  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作者,是近年来文学创作活动中很引人注目的一支活跃力量,已显示出较大的创作潜力,并以其率真和天赋才情成为社会焦点,其读者群以中学生为主。一位研究者引上海为例,认为“80后写作者”可以大致分为三阶段:韩寒最先走红,曾引发铺天盖地“韩寒现象”讨论;其后的佼佼者要数郭敬明,其小说《幻城》销量超过100万册,牢牢吸引住一批更加年轻的读者;再后来有张佳玮、胡坚、小饭、蒋峰等正在努力褪去青涩,走向成熟,显示出旺盛的创作能量和良好的创作素质。

  这次为“80后写作者”召开的专题研讨会,有10多位青年作者到会。他们中,有的已发表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并有些知名度;有的倾心于纯文学写作,有自己的写作追求;有的具有独特的想法,试图求新求变……这些,在上海青年作者中颇有代表性。

  “80后”的心态:拒绝被贴标签

  “80后写作者”拥有接触更多信息的机会,阅读的不同,生存环境的开放,导致了他们在写作风格、取材、小说评价等方面和以往作者有明显差异。

  意外的是,大多数“80后写作者”都有一种既强调个性又渴望被认可的心态,不认为自己是断裂的一代,也不认为存在明显的群体写作特征,而是强调作者与作者个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顶多也只有一些家族相似式的共同点”。唐一斌认为,“80后”和其他作家一样,以崇高的文学境界为追求。只是,他们往往更多在网络化、游戏化的心态中寻找自我,知识丰富却往往不够专业,缺乏深入阅读、整理资料的能力,导致作品没有深度。青年作者周嘉宁则表示,媒体过分关注青年作者出书这件事,而对“80后”创作的作品却重视不够,文学评论界应更多关注后者。出版了长中短多篇小说、笔名苏德的王艺也一再强调,不应有年龄标签,每一代的作家都是平等的个体,为什么要给“80后”们设定学生的概念呢?

  出版方的说法:写作源于阅读,阅读推进写作

  “少年写作”是成年人面对“80后”市场火爆现象时更多采用的一种说法。

  “80后写作”在青少年中市场影响力不可小视。市场消费低龄化、读者群体低龄化,直接推动着文学写作的低龄化,也的确使“80后写作”有一种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因写作而成名的韩寒们的例子,使不少孩子兴奋起来,有的甚至不惜放弃学业走上文学写作道路。“少年作家”成了出版商乐于包装炒作然后大赚一把的噱头。

  究其原因,东方出版社负责人总结为:写作源于阅读,阅读推进写作。他说,少年写作最初动力是模仿写作、实验写作。没有少年阅读就没有少年写作、成人写作。少年写作只能是过渡地带,必然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在这个过程中,出版社由不自觉到自觉,加上市场和社会风气等因素,共同做出了“少年写作”的大市场。

  前辈的见解:这个年龄是出成果的最佳时机

  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思和给“80后”的告诫是:不要以年龄来找借口———“这个年龄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是曹禺写《雷雨》、张爱玲写出其最成熟作品的时期”。

  一位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作家指出,青年作家发表作品多半搞得像某个著名服装品牌的推洽会,年轻只能证明你的起点比别人早,热闹、成功也并不代表你是真正的作家。真正的文学不吃青春饭。

  许多与会者都对“80后”作者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认为其创作能够走红,拥有众多年轻读者,其成功的文化市场运作模式等都值得研究,而其创作即使脆弱、稚嫩,仍值得关注。一些与会者还提出,“80后”作品尚处在成长期,没有达到一定的层面,有些作品和成年人的文学经验以及期待尚存在差距。但“80后”从他们各自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出发,从不同层面反映生活,回忆、怀旧,寻找自我,有些作品中有关“底层”和乡村社会的描写也很真、很宽容,不过,希望他们写作的时候,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创作?”

  《华东新闻》 (2004年07月16日 第三版)
  有人已将《三重门》(韩寒)、《幻城》(郭敬明)、《愤青时代》(胡坚)视为“80后”的三阶段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