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排行榜”无公信是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03:01 人民网

  网友:曹 林

  并非什么有了公信都是好事,蒙昧时代对专制的公信、荒唐时代对谎言的公信就是病态的东西。也就是说,“公信”这个词并不具有独立意义上善的指向,必须得看公信的对象是什么——从这个角度看,当下社会中大众耿耿于怀的“‘大学排行榜’无公信”就不一定是什么坏事了。

  一份最新的“大学评价报告”由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联合推出,报告一公布,立刻引起新一轮针对“大学排行榜”的争议。自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首次尝试大学评价以来,据粗略统计中国已有17个机构发布了20多个版本的“大学排行榜”,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能够赢得公众的足够认同。一家网站的“你对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看法”民意调查显示,截至7月11日晨,参加调查的27870人中有37.60的人认为评分粗糙,可信度不高,24.04的人表示完全不认同,只有10.07的人认为客观准确。(中新网7月13日电)

  新闻报道的价值导向中对“无公信”隐含的遗憾非常明显,真的值得遗憾吗?从对“大学排行榜”的分析来看,公众当作一块心病的“‘大学排行榜’无公信”其实是社会的福音。

  完美、清晰、步调一致和滴水不漏是获得公信的基本前提,而以此价值标准苛求“大学排行榜”是不科学的。国家办的,部委办的,省办的,地方办的,还有合办的——960万平方公里上分布着那么多大学,大学又有那么多的专业,从制榜所需的信息和成本来讲,排出一个完全清晰的榜基本是不可能的。另外,不象排富豪榜只知道富豪有多少钱就行了,大学评价是一个没有客观标准的排序行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穷尽所有标准,综合所有信息,只要有遗漏,就不可能完美——这些局限注定了“排行榜”的非科学特征。

  对一个本质上就是非科学的东西,何必偏偏要苛求公信呢?只有科学才能获得公信的荣耀。

  实际上“大学排行榜”永远只能是一个模糊、不完美、见仁见智的东西。无需借助排行榜,日积月累的媒体熏陶中,相信每个考生、每个考生家长、每个上过大学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有关中国大学排序模糊的共识,都知道北大清华牛,都知道浙大复旦厉害,都明白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最优秀——其实有这些模糊的共识也就行了,20、30名以外的大学排名,不要说排不出科学的次序,即使花费了很大的成本费很长时间排出来一个相对清晰的东西来,也将只是没有效用的浪费。

  本是就是见仁见智、社会仅需模糊的共识、不具备科学气质东西,偏偏要揉合成公信的东西,这是只有强制才能做到的事。如果哪一天真有一个有公信的“大学排行榜”出现了,那必然是强制的公信:行政部门动用大笔纳税人的钱,组织大批专家制定出一个细得不能再细、系统得不能再系统的评价标准,耗巨资建立宠大的信息库,排出一个强加于社会公信的榜来。那时候有“公信”了,不过那种公信是病态的公信。

  无公信并不可怕,可怕是的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公信而采取强制的手段——“大学排行榜”无公信之好正在于此。记得美国国会那位提出《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的谢尔曼议员曾经用过这样的声音表达自己对“垄断”的担忧:如果我们不能容忍国王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我们就不应该忍受在生产、运输以及任何生活必需品的销售方面有一个国王——在对待“大学排行榜”的认识上,我们同样不希望存在一个国王以观点垄断的手段强制性地揉合公信。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