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近李建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05: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丁伟 陈沸宇

  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第一批“海归派”,青海省采用“柔性流动”政策引进的第一批高层次人才……若干个第一,勾勒出李建保的成长轨迹。

  青海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材料领域卓有建树的中青年专家……若干个头衔,构建成李建保广阔的社会舞台。

  连日来,在北京,在青海,听李建保身边的人讲述李建保的故事,不同侧面的介绍,描绘出一个“立体”的李建保,引领我们走近李建保,发现李建保。

  个人的需要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人生选择殊途同归。

  看到了秦文贵的影子

  “年轻的心在跳跃,满腔的热血在燃烧,听祖国在向我们召唤,我们响应她的号召。”上世纪50年代,一代青年唱着《垦荒队员之歌》,昂首走上西部路。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西去列车的窗口,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挥别东部,义无返顾地投身广袤的西部天地。

  一代代垦荒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改变着西部的面貌。

  但是,西部依然相对落后。更令人忧虑的是,东中部的人才很少选择到西部就业、创业,西部的人才则想方设法“跳龙门”,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西部渐渐被“边缘化”,成为人才的低谷。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李建保加入到人才西进的行列,飞到了西部高原。

  “从李建保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的一面旗帜’秦文贵的影子。”青海团省委书记尼玛卓玛说。

  也许是巧合。1982年,正当远在日本的李建保全身心备考东京大学工学博士的时候,在他的祖国,在东部,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秦文贵背着简单的行囊,怀着“茫茫原野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的豪情,走向了青海西部的戈壁瀚海。20多年后的今天,秦文贵已从青海油田升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市场部副主任。李建保与他逆向飞行,从清华大学来到青海大学。

  “个人的需要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结合。”———20年前的秦文贵这么说,20年后的李建保也这么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从秦文贵到李建保,人生选择殊途同归。

  在李建保身上,看不到矜持、清高,感受的是他的活力、热情和开拓精神。

  西部需要这样的人

  提起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人们的脑海中总浮现出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孤芳自赏的形象。而在李建保身上,人们看不到矜持、清高,感受更多的是他的活力、热情和开拓精神。

  李建保个子不高,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开怀大笑时前仰后合。不了解的人第一次见到他,十有八九会猜错他的职业,有人猜他是老板,有人猜他是“猎头”,有人猜他是推销员,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站在面前的是一位“海归派”、一位大学教授。

  李建保的学生说:“李老师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侃。他能不喝一口水,滔滔不绝地侃上好几个小时。”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庄丽君说,李建保口才好,谈话很讲技巧。为青海大学争取支持、招揽人才时,他常用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你肯定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吧,它描写的是我们青海。”接着,他会讲到青海的遥远与神秘、丰饶与美丽,大讲特讲青海大学的未来。他声情并茂,目光如炬,激情四射,总使人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感动。

  在年轻教师眼里,李校长眼界高,见识广,思维活跃超前。“每次听他讲话,总觉得新意迭出,受益匪浅。”“他性格开朗直率,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效率很高。”“急起来他也发火,拍着桌子吼。但他只对事不对人。”

  青海大学党委书记刘树仁说,西部属于后发展地区,各项事业都需要超常规发展,因此特别需要像李建保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海外留学生中兴起了一股支援青海大学、支援西部高等教育的热流。

  他是留学生的榜样

  李建保好交朋友。多年的留学生涯,先后在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做访问学者的经历,使他在海外留学生中积累了很高的“人气指数”和广泛的“关系资源”。获悉李建保到了青海大学,海外留学生中兴起了一股支援青海大学、支援西部高等教育的热流。

  留日学生自发成立了支援青海博士专家团,先后3次、45人次自费赶到青海大学,落实科研项目50多项,资助多名青海大学骨干教师赴日进修。在青海采访期间,为启动新一轮“春晖计划”合作项目,支援青海博士专家团团长、日本茨城大学教授吴智深博士再次来到青海大学。

  吴智深比李建保晚到日本两年。他到日本时,李建保在中国留学生中的知名度已经很高。“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是建保给我们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拿到博士学位后,李建保毅然选择回国,他把一位日本友人赠送的1000万日元全部捐给清华大学。

  赴任青海大学校长前,李建保给吴智深打去电话:“我马上就去青海了,你们是不是也得为青海、为西部做点什么。”很快,支援青海博士专家团宣告成立。

  吴智深说:走出家门才知道家的温暖,走出国门才知道祖国的可爱。海外留学生都有报效祖国的热情,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建保是留学生的榜样,我也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服务西部。”

  引进一个人,点亮一片灯;引进一个人,开拓一片地。他是西部人才引进范例

  “飞行校长”的雅号,形象地刻画出李建保的双重角色。他说:“很多时候,飞机成了我的办公室,我的许多思路都是在飞机上形成的,许多点子都是在高空飞行状态下冒出来的。”

  无数次来来回回间,李建保把自己对青海大学的思考、工作中碰到的棘手问题和他的疑惑带到北京甚至海外求解,又把新的观念、项目、资金和人才带回青海大学。

  李建保刚到青海的时候,一些人对他抱着观望的态度。

  有人怀疑:一个“坐着飞机上班”的人,能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吗?

  有人发牢骚:“女婿再好,也是半个儿。”

  有人断言:李建保是典型的“飞鸽牌”,是来镀金的。

  “候鸟”与“留鸟”,“女婿”与“儿子”,“永久牌”与“飞鸽牌”———这些经常为人们谈论的老话题,围绕李建保的到来展开了。

  李建保成功了,用他出色的业绩填写了一份超出人们预期的答卷。

  李建保成功了,掌声包围着他,鲜花簇拥着他,这让他感到局促不安,他想起了站在自己背后的“后勤部长们”。他说:“说到底,我只是一介书生,没有大家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我的许多想法会落空。”

  引进一个人,点亮一片灯;引进一个人,开拓一片地。在青海,人们把李建保的引进和青海大学的巨变概括为“李建保现象”。

  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小莹说,李建保是西部地区人才引进的范例。“李建保现象”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人才使用的角度讲,就是打破旧观念、老框框,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务实态度,采取更加灵活的办法,鼓舞更多的“孔雀”西北飞。“关键是要有识人的眼光、用人的肚量和甘当‘后勤部长’的襟怀。”

  “李建保现象”带来的启示不只局限于青海,在整个西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全国各地;在教育界,在科技界,在海外留学生中,“李建保现象”都值得人们深思。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6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