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你们的成绩让我振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05: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杨健

  北京第一次迎来这么多名诺贝尔奖得主。

  “未来20年,生物技术领域会不会酝酿一场技术革命?中国在其中有怎样的机会?怎样才能在未来的产业浪潮中抢占先机?”6位诺奖得主将参加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生物经济周”活动,为中国生物科技的发展献计献策。

  7月15日,3位诺奖得主刚在友谊宾馆下榻,就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是:“绿色农业之父”、美国农学家布劳格博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原校长、生理学家威塞尔博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生化学家米歇尔博士。

  生物技术方面中国有优势

  近年来,华人科学家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据统计,全世界最有名的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有1/4是由华人撰写或参与撰写的。华人已经成为生物学界最有实力的一支力量。

  “中国在与植物和干细胞相关的生物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米歇尔说,“在欧洲,很多人强烈反对转基因植物和干细胞研究,这种反对是不公平的。”他暗示,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探索更有勇气和动力,这些探索有助于确立研究上的领先地位。

  听说中国农业科学家在抗虫棉和抗虫水稻方面取得的进展,90岁的布劳格第一个反应是“很兴奋”:“我工作60年了。我那个年代主要是进行物种间的杂交,现在的转基因技术不再需要这种杂交,可以直接把某一段基因嫁接到另一个品种上。这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起来,会有很大的成果。你们在这方面的成绩让我振奋。”

  威塞尔说,中科院上海神经所在外籍所长蒲慕明的带领下,最近在神经科学方面有很杰出的成果。随着大批海外学子的归国,中国一定能在生物技术上有好的前景。

  年轻人是最大的财富

  与记者见面的3位科学家都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北京生科所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惯例组建的研究所,其学术委员会包括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们对研究所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年轻人的做法十分赞赏。

  “即使在欧洲和日本,要让年轻科学家挑大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威塞尔说,北京生科所招聘大批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主要在基础研究方面从事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有胆识的举动。

  二战之后,在美国的大学,犹太学生往往是最优秀的。而今天,班里的前几名很多时候是中国学生。威塞尔认为,现在欧、美、日本的不少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淡,而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也许未来30年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你们最大的财富。”

  不要太在乎诺贝尔奖

  谈到怎样产生诺贝尔奖得主这个老话题,3位科学家都认为“不要太在乎”。

  “要得奖,天赋很重要,努力很重要,机遇也许更重要。很多很有名的科学家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威塞尔看来,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个人有强烈的兴趣,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从这种意义上讲,“不但不要太看重诺贝尔奖,也不要看重其他大奖。”

  1974年布劳格就到过中国,“30年前也许你们还未出生,这30年里中国的变化可真够大的,生活质量提高得太多了。我想你们不要光看得不得奖,更要看自己取得的成就。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们能得诺贝尔奖。”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6日 第十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