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挖墙脚”正名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7日00:51 人民网 |
晏扬 据《中国青年报》7月13日报道,苏州工业园区百余企业签订协议,承诺不再相互挖墙脚。此协议涉及职工总数达6.5万人,占苏州工业园区职工的80%。据悉,如今园区企业之间大面积“挖人”的现象已复不存在,因职工频繁跳槽而形成的人才流动率也从去年的20%降至如今的5.87%。 员工从一家企业转投至另一家企业工作,从员工角度来说是“跳槽”、换工作,对于接收企业而言却往往被认为是“挖人”、“挖墙脚”。一直以来,“挖墙脚”基本上是作为贬义词来使用的——把别人的墙脚都挖了,别人的房子岂不要倒掉?挖别人的墙脚,简直就是谋财害命,不仅被认为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而且蕴含有偷偷摸摸、不君子、不道德之贬义。 当然,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并趋于常态,以上这种认识正逐渐发生改变。打破人才招聘使用上的条块分割和区域壁垒,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实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彻底改变以往将个人(员工)作为单位(企业)附属物的想法和做法,就要将员工跳槽或用人单位之间相互“挖墙脚”视为平常之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员工经常跳槽无非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当然无可厚非;而用人单位同样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地招集、笼络人才为单位效力,同样无可指责。 实际上,用人单位相互“挖墙脚”是人才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人才竞争又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管一个单位“挖”另一个单位“墙脚”的主观意图如何,但是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给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人才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会转化为用人单位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吸纳人才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相互“挖墙脚”所带来的人才竞争,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并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以上角度看,“挖墙脚”实在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并非不君子、不道德行为。现在我们应该给“挖墙脚”这个贬义词正名分,恢复名誉。 值得注意的是,员工自主跳槽与单位“挖墙脚”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就是说员工从一家企业转投至另一家企业工作,往往很难判断是他自主自愿,还是接收单位主动“挖人”。百余家企业承诺不再相互“挖墙脚”,看似企业之间的平等协议,旨在约束企业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给员工自主跳槽设置了障碍,将会影响员工在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客观上对员工自由选择工作的权益造成侵害。从长远来看,园区内的人才流动率大幅度降低,人才无法自由选择企业,这种缺少竞争活力的“一潭死水”也必将损及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百余家企业承诺不“挖人”,并非一件好事,而是让人忧虑的一件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