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的草根浙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8日00:1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冯洪江 对一个商帮的至高赞扬,莫过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1年世界华商大会上对浙江商人的评价:“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最成功的华商。”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浙商做出了许多重要业绩。若是以省份为参赛单位举行各商帮的年度“大考”,那么,在人均GDP、重点行业企业利润总额、在中国民企500强中的比重、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的工业产品数量等多门“科目”上的得分,浙商无疑都已位列全国第一。他们向全世界证明了一群出身“草根”阶层的农民企业家如何成为中国商人的第一群体。 我认为,浙商的活力之源和动力之本,概括起来为超前的市场观、精明的经济观、强烈的效率观。形象地说,就是“非常听话”———听老百姓的话、听钱的话、听时间的话。听百姓的话:浙商市场观 正是因为浙商们普遍都有超前的市场观,充分关注老百姓的使用感受、一切听老百姓的话,因此,在他们带领下,浙江制造业从1978年以来平均增长17%,连续26年“领跑”全国,并且截至2003年底,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全部主要工业产品中,居全国前10位的浙江产品就有336种,占63%,其中有56种产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占被统计产品总数的10.5%。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对此现象称道不已:“目前浙江的好多企业家能发现市场中的空隙,成就我们这个市场中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张分析认为,“敏锐的眼光”和“冒险的精神”是浙商明显优于其他商帮的两大特性。 他们的产品占据了全球玩具市场的50%、打火机市场的70%、领带市场的50%;像宗庆后的非常可乐,销量已经逼近了百事可乐;而躲在深山不为人知的庄启传,他的洗衣粉销量是所有跨国公司在华销量的四倍……因而有一些自信的浙江商人,已开始声称:千万不要让浙江人知道怎么做,浙江人在做的千万不要做。听钱的话:浙商经济观 “一切向钱看”的民风,在浙商的经营行为上有突出表现:他们既追求大生意、大规模、高利润,同时也盯准小买卖、小项目、小商品———只要有钱赚,哪怕只有一分钱的赚头,也会不遗余力。最新的一项统计结果是,浙江省内现有各类专业市场4300多个,年交易额4600多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465个、超10亿元的市场78个、超100亿元的市场6个,专业市场数量和交易额均为全国之最。当前,浙商在省外兴办的大规模专业市场共有30多个,中小型市场则数以千计。在东北西北华北的“三北”地区的各类市场中,浙江的个体户竟占到1/3到1/2。 对金钱嗅觉灵敏的浙商,已不满足于做“国内无敌”,他们还要走出去“赚洋钱”,做进军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领军人物。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浙江已有近1.3万多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约1300多家。仅在温州一地,现就形成了“100万人从事国际贸易,100万人从事国内贸易,100万人在故乡从事生产组织”的跨国经营体系。听时间的话:浙商效率观 温州服装商人过去特别让人称道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办事效率:意大利或欧洲发布一个新的流行款式,第二天他们就可以拷贝进行大批量生产。正是在强烈的时间效率观的催生下,过去10年间,浙江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性的知名品牌,像雅戈尔、杉杉、罗蒙、报喜鸟、庄吉、步森等已成为中国服装界最为响亮的名牌,洛兹、太平鸟、美特斯·邦威、法派、森马等也在全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目前,在浙江省拥有的32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服装就占到了8席。 做电表和空调起家的奥克斯集团,是比雅戈尔早3年实施ERP的宁波另一家大型民企,其老板就自称“对信息化工具上了瘾”。据了解,在他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里,严格设定了每个人处理事务的流程和时限,并进行效率考核。近日该企业老总本人批阅文件延误了一天,也被系统自动罚款。再如,其每天要做哪些事,手机都会自动提示。老总的一切行动和日程安排,都是听时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