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静中的波澜——读刘兆林的《和鱼去散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0:27 红网

  第一次与辽宁省作协常务副主席刘兆林同志接触是通过书信的形式。那是2002年我编辑《辽西文学》第三期,有一个栏目叫名家访谈,我约了他。也是出于对地方文学的一种支持吧,他很快回了信,并耐心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还记得有一个问题是:“请您剖析一下辽宁作家如何冲出辽宁,走向全国?”题目出的有些含混,他却直截了当:“首先得界定一下怎么才算走向全国。我省的一些中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主要都发表在全国各地较重要的文学期刊上,发表在本省的很少。这算不算走向全国了呢?一部电视剧在中央台播了,看的人多点就算走向全国,其实这和一部小说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上发表,读者多点是一个性质。但往往人们就不把这算作走向全国,而只把获了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看作走向全国。茅盾文学奖三年才评一次,一次才评三五部,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次要评几十个同样类比,起码是不公平的,而且文学创作要比其它艺术门类创作从事的人多得多呢。”

  “如果换一个角度,不从获奖多少看,而从产生的影响看,我省也有影响不小的作品,比如皮皮近几年就接连有《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所谓先生》三部长篇小说在我省的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在全国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发行量也很大,这算不算走向全国了呢?”他理直气壮地评价着辽宁文坛。后来他托人给我捎来了一本他的散文集《高窗听雪》,读后很受感动。今年又听说他出版了另一本散文集《和鱼去散文》,从题目上就觉得很新奇,马上写信要了一本。

  于是我就把这本《和鱼去散步》放在案头,并一口气读完了它,产生了许多个想不到。

  情感细腻。他先是一名军人,是军人时他的小说就享誉全国,而且收入学生课本。我读过他的《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在全国放映。我还读过他的《雪国热闹镇》,写得自然热烈,和他生活的经历有关。因为小说他获得过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学奖,东北文学奖等多种重要奖项。不仅小说而且散文,《高窗听雪》如泣如诉,《父亲祭》读后更是唏嘘不已。这本《和鱼去散步》就有这样的描写:“发完言我便愈加轻松,可以时而闭目养神时而睁眼四顾着听了。在我忽然一次睁眼时,正好与少女的眼光相遇。我眼睛被舒服地刺激了一下。说实话,我很愿意被她这么望着我。可是,习惯地,我怯懦的眼光迅速被动摇了,局促地在她注视下收敛起来。我是借往本上写字收敛目光的,其实没什么要写的,只是胡乱画了一阵。”(《一次遗憾》)文章读着的时候就有了他如此多情的感慨。

  我以为,人,一旦成为真正的军人,那军人的气质就一辈子不会更改:耿直,热情,坦率,粗犷,绝不会因为一花一草一鸟一石而损伤果断的形象,做人生险事才是最大的乐趣,虽说当时冒险了一点,却是军人乃至男人的必须。在东北最冷的冬天冻在火车的门外边;拾柴草时钻出的大蛇,还有老山前线留在头上的大包,大恶大险都经历过了,他却在经历之后浪漫地将当时的纪念挂在现在居室的墙上,当我读完《和鱼去散步》我发现我原来对军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虽然鲁迅早就说过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话我信服,但属于男人的不细心还是存在的。他写了那么多的军事题材的文学,也可谓轰轰烈烈拿过大奖,但在这里怎么就和鱼散上了步?怎么就和花鸟鱼虫膘上了劲?我又想错了,原来平时看来他表面上的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是暗底里调动着千军万马,平时看着不是不动,而是一种自有节奏的律动,这个规律是客观的存在,自动是内心的波澜。

  说的还是他的细心。我是在1999年去文学院学习的,和他的“一面之交”也是在那时。他来文学院讲课,讲的是小说创作。我不会写小说,任凭再高级的教授也搭不上我小说创作的那根神经。所以我就在他上课时与另一位同学讨论别的什么问题,但我保证与文学有关。他发现了并很诙谐幽默地把我们的举止带入他讲课的内容,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上课说话毕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了课就去找他说明,他笑了,说没什么,讨论问题还应该提倡,应该让课堂气氛热烈一点。那时我就觉得他观察非常细腻,因为我们的对话都是在暗地里进行,他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并判断我们没有违规。

  雪是北方的精灵,北方的冬天下雪是自然的法则,是一种天然的美丽。面对雪他总深有体会深怀感激,这和他小时候生长在黑龙江,参加工作到吉林,尔后工作在辽宁有关,他始终离不开东北,离不开雪。“多大的雪我都会喜欢。雪下着的时候我愿意出去走,仰脸看雪往不怎么干净的人间来时那美丽的姿容。尽情让雪落在脸上,落进脖领里嘴里还有眼里。”他人融雪中思想却随着雪的纷飞而舞蹈:“听雄健大风时的呼啸雪声,固然是种享受。但能听到无风时的落雪声,那才是一种修养一种锻炼一种功夫,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不可。……能听到雪声的人才能潜心读书精心写作,才能写出流传久远的作品来。”

  写小说的人讲话应该是滔滔不绝的,还是因为我和他不熟的缘故,我没怎么听他成篇大论地谈过什么,这并没有影响他形象的树立,相反有时默默无语孕育的是一种更深刻的内涵。嘴上不说但在心里是否有一种激情在涌动?为一次旅行,为一次欣赏,为一次北方的雪,为一次儿子的生日照片,还为一次和鱼去散步,动感时时刻刻地出现在文中。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生存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作激情。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保持这样的这样的激情,不然生活就会因为枯燥而失去生命。

  《和鱼去散步》的作者刘兆林原以小说伫立文坛,如今统帅辽军,进行着激情之后的再一次冲锋。(稿源:红网)(作者:李学英)(编辑:杨国炜)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