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的哥能否唤起一场听证?(直奔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2:03 人民网-江南时报

  成都 周明华

  7月16日,出租车司机邵长良、车殿光等来到北京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在申请经营个体出租车被否决后,对答复理由不服的邵长良、车殿光和王学永依据《行政许可法》向运管局申请召开听证会。经过邵与该局法制处负责人的辩论,该负责人最后表示,将在内部探讨是否举行听证会,并和行业部门协商后决定。(据7月18日《京华时报》报道)

  我们明白,该运管局现在还只是暂且受理而已,并未明确答复是否真的就要按邵长良等的请求举行听证会。但是,邵长良等争取到该局的暂且受理,已是相当不易,我们有理由为其感到些许欣慰。

  毋庸讳言,我国现实的“听证土壤”还有些脆弱。一些地方或是为了随风、或是为了“作秀”,纷至沓来地听证会让老百姓眼花缭乱。一些听证会变成了座谈会。公共管理部门在会上不是大倒苦水,就是对代表提出的尖锐问题装聋作哑。

  可见,我这里要为邵长良捏一把汗的。因为,是否听证,是行政机关自己的行为,是认为需要听证才能进行的工作。你申请人有万般理由和不服,也只能往肚里吞。

  这就是听证制度的软肋所在。由于部门既得利益的可能受损,在面对听证申请时,行政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在我有权利“认为需要听证”这种主观意识的引导下,加之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推脱听证的行为,有多少公共管理部门愿意举办听证会,去倾听民情,甚至去遭遇代表强烈质询的?

  我们应从邵长良这次觉醒中,看出我们目前听证体制上的不足。抓紧完善听证会的相关制度建设,应当明确规定凡属于对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的制订,事前应当举行听证会的制度,对公民申请听证的进一步细则如何法规化,相应配套的处罚条款也应全力跟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听证双方地位的不对等状态,才能避免听证做法各行其是;只有这样,方能使政府的民意大厦在民众心中傲然屹立。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19日 第三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