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4: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福今

  主要观点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公正、更快捷、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我国,一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与公共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制约因素。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关键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观念、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这种新趋势,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公正、更快捷、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适应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要求。公共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人们的公共需求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上;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就进一步产生了对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以及个性发展等的许多新需求。这就要求政府积极回应公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迫切要求。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世界各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服务支出过大、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公共需求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由于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既有自然垄断又有行政垄断,加之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因而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进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打破公共服务的行政垄断,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已成为世界性潮流。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讲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不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以及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既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和内容,也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政府必须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公共服务方面更新观念、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明确目标、制定标准,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公共需求不断增长。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人们追求生活内容的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的愿望更加迫切,对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相比,我国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才能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这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的关键。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构建公共服务新格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具体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坚持依法行政,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法制化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公共服务创新已取得显著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公共服务创新已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去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850万个,44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3年,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人数均超过了1亿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发展势头良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完善阶段。三是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公共卫生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抓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大大加强。四是社会救济和社会救灾工作成绩显著。政府不仅对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加大了救助力度,还加大了对其他困难群众的保护力度。五是信息公开迈出实质性步伐。政府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虽然我们在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已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经验不够丰富,因而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关键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的前提。应该认识到,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众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公共服务效率、水平如何,关键在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新观念,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重视经济指标,还要重视公共服务建设,重视人文指标;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要把为公众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应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眼,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确定公共服务标准和项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变以往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成本意识淡薄的做法,树立公共服务的成本意识和效率观念,强化对公共服务项目的经济核算和预算控制。树立公共服务的公平意识,注意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树立公共服务多样化的观念,努力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二)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是公共服务创新的核心内容。要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一是不具备规模经济特征、进入门槛比较低的公共服务项目,应逐步向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开放。通过委托服务、管理承包、特许经营、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或民间组织开展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二是规模经济特征明显、进入门槛较高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竞争。三是对依靠公共部门来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等重大项目,应加强监管,保障公正,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应通过公共服务体制创新,实现供给方式多样化。既要根据我国目前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的情况,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又要分步推进,逐步消除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差别。

  通过公共服务体制创新,不断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一是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项目的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二是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不同群体的覆盖范围,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公共需求。三是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区域的覆盖范围。当前,特别应抓紧制定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保证最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不仅要加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不仅要加强东部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建设,切实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切实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原则。

  (三)推进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技术创新是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条件。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的最新成果,推进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提供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公共服务对象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也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公众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对于经济不发达、公众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地区,则需要采用比较传统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即便是在一些发达地区,仍然有一部分服务对象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还应采取现代手段和传统手段并用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供给手段的多样化,尽可能提供最佳的公共服务。

  (四)推进公共服务管理创新。公共服务管理创新是公共服务的体制、方式、手段等方面创新的基本保证。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必须把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创新作为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主要有:一是直接提供企业和民间组织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服务;二是动员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明确其行为责任;三是对公共服务生产和供给进行有效监管。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强化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尤为重要。公共服务涉及的范围广、影响大,无论是由公共部门、民营企业还是民间组织提供,都需要政府依法进行严格的监管。只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制化、制度化,才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9日 第九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