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倒奶”事件拷问农业产业化规范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4:5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据报载,近日浙江乐清发生的“倒奶”事件,原因是乐清几家乳制品企业由于生产劣质奶粉被查封,他们每天例行的牛奶收购也急煞车,奶农们一时找不到另外的厂家收购,大量鲜奶变质,只能倒掉。

  农业产业化是大农业稳步发展的方向标,从前年南京、成都、郑州等地发生的“倒奶”风波,再到今年浙江的“倒奶”事件,我们遗憾地看到散户或者小养殖场的破产在为不规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交着昂贵的学费,奶农作为市场主体因为其弱势地位而首当其冲地被市场风险所击倒。

  首先,单一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充满了风险。“公司+农户”看起来是一种合作组织,实际上双方只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并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真正的产业化不应等同于简单的加法关系,它是一种经济利益的生死链接。由于奶农天然的小而散特点,在“公司+农户”模式中,不过是公司“编外”的“打工仔”而已。

  其次,市场制度的不健全给了企业转嫁风险的机会。规范有序的农业产业化离不开相关配套制度来保护和制衡双方的地位与利益,从“随风倒”的鲜奶测试标准和“后顾有忧”的奶业合同,到乃至于想要低价“趁火打劫”的奶业公司都说明奶农处于“产业化”的现实底层。这些事件反映出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奶农的利益被侵占,不法企业利用奶农文化水平低、不懂合同法制订了单向的只有利于企业的游戏规则,本来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问题,最后反而转嫁到奶农头上。没有制度的产业化只能是强权的产业化。

  “倒奶”背后折射的卖奶难题还反映着政府有效宏观调控的“缺席”。农业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可是奶农这出戏演砸了,政府要不要负“导演”的责任呢?乐清奶农在乳制品企业出问题后“越跑越心凉”,职能部门如此“撇清”似乎难免其咎。政府在引导农民产业化发展的时候,只“引”不“管”、连起码的指导奶农如何规避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工作都省略了,这怕是另一种的行政不作为。“倒奶事件”起码表明:“有效供给”是政府部门有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特别是在各地大张旗鼓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是产业链中正常的经济现象。然而,一方面是乳品加工企业“吃不饱”,一方面是奶农无助地“倒奶”———这样的产业化显然是失范而有待健全的,由此而言,奶农的这一笔笔学费交得实在有点悲凉。邓海建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