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冲出资源制约重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8:48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本报记者邓少华

  瓶颈制约偶然中的必然

  “电荒”、“水荒”、“地荒”……这些资源要素短缺的“代名词”,似乎从来没有与宁波人如此接近,缺水、停电、少地,让甬城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增添了许多苦恼。

  这些重要生产要素瓶颈,为何在2003年以后突然一起“浮出水面”?这似乎是偶然的巧合。因为去年,宁波遇到了50年不遇的高温,37年一遇的干旱少雨,这既导致了用水紧张,又减少了水库发电量,加剧了用电紧张。其实,这些“成长中的烦恼”的出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采取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一种必然结果。

  宁波是个资源小市,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资料显示,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8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不足全国人均的一半,而且后备资源更是有限。

  宁波的发展又远远走在全国的前列,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1770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学家指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并处于经济加速发展期的时候,它同时也进入了资源的高消耗期、财富的积累期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经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石油需求比例上升的过程。

  近几年来,我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市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许多。我市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耗水量和单位面积农田灌溉耗水量都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据测算,目前我市开发区每平方公里产值仅在10亿至15亿元,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亿美元的产出。“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我们将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市计委一位专家说,宁波乃至浙江遇到的严重瓶颈制约,将是全国其他地方随后也会遇到的问题。

  突破制约坚定信心有作为

  面对重要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为契机,一方面立足当前,开源节流,确保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着眼长远,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努力使“宁波经济快车”持续、平稳地行驶。

  困难可以化为机遇。日本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0年前的日本企业也是“大量生产、大量耗能”。然而,1973年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成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折点。因为国际油价突然上涨75%,对于当时99%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不啻是一次毁灭性打击。为了生存,日本全国上下决定转变战略,危机成了转机,从“大量生产”转为“提高质量”,而实现这一转折的惟一出路便是“科技立国”。他们首先向占全国耗能总量18%的钢铁业开刀:一是压产量,从年产1.2亿吨降为9600万吨;二是降能耗,采用废热回收、电脑调控等节能技术;三是提高质量、品位,开发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各行业齐头跟进,普遍以压缩产量和提高质量为目标,开展节能运动。经过几年努力,产量下来了,质量提高了,结果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经济效益也上升了。30年后的今天,日本制造业水平已居世界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遭遇“成长中的烦恼”的宁波也必定会突破这些瓶颈制约,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尽可能以较少的能源投入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增长速度上,依靠科技进步和对资源高效利用上;在增长形态上,依靠产业垂直分工,讲究产业链集约发展;在速度效益上,偏重效益性速度,寓速度于效益中。具体而言,当务之急便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形成可持续和循环利用的保障体系,走出一条低消耗、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合理开发利用,运用经济调控手段,推行阶梯水价电价,发展节能型产业;倡导循环利用,在企业内和企业间建立起资源再利用的产业链;营造全民节约氛围,提高节能意识。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