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人絮语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9:37 南方都市报

  散文境界

  汪修荣(书评人)

  最早知道张中行,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那时张中行仿佛是一件尘封已久的文物,一下子被发掘出来,熠熠闪光,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张中行热。那时人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他的“负暄三话”,一时可谓洛阳纸贵。

  张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凭着过硬的古文功底考入了当时青年学子神往的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先后师从多位名家学者,诸如熊十力、周作人、胡适、梁漱溟、刘半农等人都做过他的老师。解放后,他从事出版和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先后出版多部专著,也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并在佛学和和其他方面也卓有建树。但即使像他这样不求闻达,谨言慎行的人,在“文革”中也未能幸免于十年放逐的命运,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达观的天性。学识、阅历、人生,为张中行先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这些都厚积薄发,化作他八十年代如泉的文思,这就是享誉文坛的“负暄三话”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

  张中行先生一生经历丰富,阅读广泛,其散文随笔也是天马行空包罗万象。《负暄絮语》这本散文集是从张中行先生洋洋数百万言的作品中精选而来的,分红楼旧事、故人梦影、不合时宜、案头清供、碎影流年等五辑,集中了张中行先生各方面的主要代表性作品。 张中行先生从事散文创作时,已近米寿,可谓历经沧桑,繁荣阅尽,世事早已如浮云。正因为如此,他的创作可以无羁无绊,真正信马由僵,道己所欲道。因此他的文章不拘形式,没有拘泥,真正是“我手写我口”,自然率真可以说是张老散文的最大特色。张老一生读书万卷,阅人无数,文章视野开阔,纵横捭阖,信笔写来,涉笔成趣,不讲章法也许是其散文最高章法。

  季羡林先生说:“中行先生的文章是极富有特色的……他负暄闲坐,冷眼静观大千世界的众生相,谈禅论佛,评儒论道,信手拈来,皆成文章。这个境界对别人来说是颇难达到的。我常常想,在现代作家中,人们读他们的文章,只须读上几段而能认出作者是谁的人,极为稀见。在我眼中,也不过几个人。鲁迅是一个,沈从文是一个,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话用来形容张中行先生是再恰当不过的。他是个真正的智者,中国人讲究写好文章要具有才、学、识,而张中行可谓集三者于一身。他是个通人,所以文章如行云流水,似一个老者娓娓自语,又时见真知卓见。他生逢乱世,经历若干朝代,一切于他如浮云,所以,他比其他人看得高看得远看得清。

  读张先生的文章,如同听智者聊天。他不掩饰,不回避,骨子里时时露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真面目来。谈古论今,臧否人物,即使是他的师长故人甚至年轻时的恋人,也毫不文饰,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见出他的真性格。诚如此,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季羡林先生盛赞他:“中行先生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今天有缘来读读这位高人逸人至人和超人的文章,我们应该道一声读者有福了。

  图:

  《负暄絮语》,张中行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版,20.00元。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