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质疑“批判书”的批判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9:38 南方都市报

  批评

  胡传吉

  看看那些热卖又癫狂的“批判书”,真是为中国文学批评感到沮丧,进而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对着电视机打瞌睡而不带着一本书上床,更明白当代作家对文学批评何以不屑一顾。

  最近有三本“批判书”,在书市里一直比较热闹:《〈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王学泰、李新宇著)、《十作家批判书》之二(王朔等著)、《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李建军等著),遥想当年《十作家批判书》(朱大可等著),余波未了也。短短几年,最有名的内地作家都不幸中招,而那些“评论家”正是通过一些“惊世骇俗”又幸灾乐祸的流氓话语迎来了他们的第二春、第三春……作家批判书对准的是作家,非作品。

  那本口口声声要为文学经典解毒的书,将矛头对准名著。可读下来,文学博导的名号在我心中轰然而倒。该书的致命弱点在于,在打倒三国之前,作者树立了一个绝对真理的文本——《三国志》,作者十分耐心地拿《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处处比较,作者认为《三国志》就是真相就是事实,《三国演义》处处都假。但历史古籍记载的内容跟历史真相同样有距离,历史典籍的材料取舍同样有个人立场,因取材不同也会影响历史的真实性,这是历史研究的常识性问题,这本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的书一开口就违背了常识,真是贻笑大方。书中一再强调小说是假的,但文学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是有区别的,历史典籍无法等同于历史真相,作为文学博导来讲,想必不至于如此无知吧,真要解毒,研究一下《三国演义》为什么那么深入民心也许更有意义。

  名人名著并不是不能批评,但要批得合理,更应该多视角地批评。但看看“评论家”们的战斗热情,再看看“批判书”的那些江湖“黑话”:文化口红、肾亏、饥饿性腹泻、恋乳、赝品、注水、虚伪、解毒……看不出批评的智性,倒瞧出些人身攻击的风暴。没有理性的声音,批评永远得不到对象的尊重。

  不细说别的,单单说批判二字。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批判”二字在文学评论文章中频频使用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悲哀。走过“文革”的人,一定知道“批判”二字在当时的社会中意味着什么。中国最终遍体鳞伤地走过来了,可有些人尚未褪尽那个时代遗留的语言暴力色彩——要战斗、要你死我活、要打倒。

  即使在当代“批判”二字极少阶级仇恨的感情色彩,但一旦使用,其立场已居高临下,如果连一种平等对话的姿态都没有,他们如何赢得作品、作家的尊重?!笔者想对这些盛气凌人的名“批判家”说,慎用“批判”二字,要清扫“文学赞美”,该先清除“语言暴力”。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