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汽车市场被“噎”着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10:54 新京报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认为,车市没过热,是消化不良
本报汽车营销沙龙深受广大经销商欢迎。本报记者韩萌摄

  6月份已经过去了,对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应该如何看待?专家有专家的理解,行业有行业的理解,经销商有经销商的评论,意见不尽相同,也没有必要非得相同。对200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出现的情况,一定要总结出经营和教训,这样在今后的汽车发展中,该避免的要避免,要发展的要发展,让经销商有所收益。

  7月10日一场大雨,可以说北京市让一场大雨呛着了,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我当时就是在路上,整个京城可以说交通处于严重瘫痪状态。

  因此,我联想到怎么评价200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上半年全市销售了14万辆车,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那么究竟为什么出现目前的状况,我觉得整个汽车行业应该是被噎着了,就是吃得太多了,消化不良。

  过热是4S店过热

  这么好的汽车市场,这么好的产品,这么多的利润,更需要好的配套政策,比如说汽车信贷政策。本来政府要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这么多的消费者要买车,政府就该创造一个宽松的消费环境,相反,今年上半年所有的费用都在增加,油增加,保险增加。那么这个市场消化不了,必然会产生现在的不良反应。

  下半年会不会好?我觉得要总结教训,就是让市场避免出现消化不良。比如说汽车过热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全行业的过热,是全国建4S店过热,建卖场过热。

  6月1日,国家商务部举办了一个会,各个汽车销售的老总都去了;上周国家商务部也开了一次会,研究了几个文件,第一个是研究汽车贸易政策,第二个是研究二手车市场管理规定,第三个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有一个同品牌4S店最短距离,商务部的原文是15公里,我完全赞成;国外可能是50公里,咱们定了15公里,商务部的出发点可能就是避免过度竞争。遗憾的是各个厂家,除了一个厂家以外,所有的厂家坚持要定4公里,这就充分体现了建4S店的过热。

  厂商引导了车市过热

  厂家本身也引导了这个过热,但是现在这确实是作为一个营销模式。比如说北京北城出现了汽车经销商扎堆的现象,南城也是,西城也在扎堆,形成区域性营销的地方,这一点我完全赞成,因为消费者需求,应该鼓励和支持。

  那么,现在厂家都在坚持4公里就可以建一个专卖店,我认为从客观上就引起了专卖店的过热。至少这个政策出来会引起建更多的专卖店,有没有必要四公里这么密?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正当时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程远表示,车市要健康发展不宜大起大落

  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井喷,今年又增长了30%多,但是厂商出现了恐慌,我觉得看了统计数字,我们还没有到恐慌的地步。就是说我们都习惯了80%、50%的增长率,对30%以上就不习惯了,所以,我提出要调节心态。

  车市未到恐慌时

  大家都在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现状,我首先觉得没有到恐慌的程度,另外我觉得80%、50%的增长率是不可能持续的。中国汽车市场还需要刺激吗,汽车市场发展到了这个程度,都是30%、50%的年增长率,还要刺激?

  我觉得任何一个产品,一个人,一枝独秀不可能,大家说国家宏观调控对汽车产业的伤害我不赞成。

  我觉得国家已经到了不宏观调控不行的程度了。我们国家的钢铁到了3亿吨,把全世界的铁矿石都供应我们,我们都不够,这样可以发展吗?我说用跑百米的速度,能跑万米吗?如果说市场不正常,我觉得50%、80%不正常。

  配套建设跟不上车市发展速度

  单兵独进的带动性固然很强,反过来,其制约性也很强,包括服务行业,包括零配件的行业,现在大家出门这么堵,就是我们汽车增长远远超过我们城市建设的的速度。为什么开发商盖房子都没有地下停车场呢,就因为他没有预料到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

  我住的房子2001年搬进去的,四座大楼,就一个停车场,一个车位卖9万块钱,大家觉得非常贵,但是现在到了11万。就是突如其来的汽车的增长,打乱了我们市场的秩序,也使我们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的。

  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到了不得不调控的程度。

  2002年汽车市场出现了井喷,2003年初市场部门预测,认为2003年增长是不会超过20%的,而且劝各厂家要降低排产,我们去年轿车最多可以销售120万辆。

  结果呢?厂家恨不得拔一个毛就可以变成生产线,去年是有一个车就可以卖出去。

  就是说家家的车卖得都非常好,但不等于家家的销售经理都很优秀。

  车市不宜大起大落

  刚才苏总(苏晖)说我们中国汽车车市是被噎着了,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吃太饱了就消化不了,我们80%的50%的增长率,其他的配套跟不上去。所以,大家说汽车的社会问题,比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暴露出来了。

  以前有人说把汽车的污染分担率提出来,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分担率很小的,在北京主要污染源是首钢。现在汽车污染排放已经占到60-70%了,所以,社会是承受不了的。

  我觉得我们人要调整心态,我们要走向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在80年代我们提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国民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是持续稳定的,而不是大起大落的。有大起必有大落,我不赞成大起,我不希望汽车总是有一个大起,再来一个大落,我希望我们能够很平稳地发展。

  车价何时能与国际接轨

  降价不可能一步到位

  程远表示,车市降价属正常现象,消费者应保持理性

  有一段时间市场一直在讲所谓撇油,就是提倡车价一步降到位,这个观点我不赞成。什么叫一步到位,广本有人说是一步到位了,但美国市场它就两万多美金。如果比较起来中国人的收入,我们各个相关的产品的价格是不是到位呢?

  你说桑塔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或者是80年代末的时候卖到十七八万,那个时候降价能降吗,你说降价一步到位降多少,降10万,有人敢买吗?我就不敢买了。所以我觉得降价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过程,尤其这一降两万、三万的降,我是害怕。

  为什么汽车市场存在暴利,因为过程确实是暴利。应该说中国汽车的价格变化很大,现在高档车,比如说宾利、劳斯莱斯还有暴利,这个是可能的;但是经济型轿车说有暴利,这个就难以信服了。比如说现在有的卖到五万六万,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如果一桌饭吃五万块钱,他给你多三两千块钱他不在乎,如果一桌饭就是80块钱,他的利润才有多少。我们现在经济型车的价已经很低了。

  如果我们还是一降就是一万两万,对大家消费心态的伤害是很厉害的。有人说捷达这几年不怎么降价,但是也不是没有降,也在降,一开始也是十六七万,现在卖到十万了,我觉得这个比较正常。比如说手机,我们过去有一万多块钱买一个大砖头,现在几千块钱买一个掌中宝。

  但是我们消费者应该有一个心态,首先买轿车不是一个保值增值的东西,我们不希望买一个轿车十年以后翻一番,这个是不可能的。在轿车消费方面,价格降了,如果是小幅度的降,增加一点配制,这是比较正常的;如果一下就是两万,购车者会感到很震惊。

  汇率、生产率制约车价

  贾新光表示,人民币升值阻碍车价下移我们老说车价和国际接轨,但是有一个现实情况就是我们的汇率不正常,升值的压力很大。

  人民币升值有什么结果,我们的车更贵,进口车更便宜。

  再有就是说中国劳动力便宜,但是实际上中国制造成本很高,为什么?就是效率低。一个日本丰田员工年平均造100辆车,咱们可能只造两三辆。所以,中国现在压价格只不过是压缩一些配件,真正的通过改革压低成本还非常遥远。

  车市前景

  中国车市潜力尚待开掘

  贾新光认为,厂家和经销商应亟待加强研究市场对中国汽车市场到底应该怎么看。到目前为止,业界对中国汽车市场还是琢磨不透。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说2002年高增长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还没有说清楚,因为没说清楚,到后面大家心里就茫然。

  第二个是福特的XXX说了一句话,他说中国市场有点像欧盟,什么意思呢?欧盟是20多个国家组成的,中国30多个省,各有各的市场情况,中国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这就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

  经济型车大有市场

  我们现在所说的在中国卖轿车,实际上在中国只是少数大城市和个别省销售,北京、广州、上海、江浙,再往下数就是山东、成都,其他地区一个月卖不了几百辆;再有就是大城市汽车饱和,我认为国内大城市的汽车目前也称不上饱和,北京20%的家庭有车,离普及还很远呢。

  导致汽车饱和是市场以外的原因。比如说基础设施承载力不够,发展跟不上,政府对汽车业发展的迅猛势头根本没有料到。中国90%以上的家庭都在年收入3万元以下,如果这批家庭加入到购车的行列,那可不得了。

  所以,真正的市场潜力在这里,当然不可能家家都买奔驰、宝马,他们是需要便宜的,实用的车,但是这个市场什么时候出现,这个我也说不清楚。

  中小城市未被开拓

  现在在这些大市场出现之前,还有一些中小市场没有开拓。比如说成都卖得最好的车就是奥拓、长安之星这样的车,和北京的情况还是不一样,这说明目前成都的消费就是三五万的水平,那再往上涨就是七八万的水平,那么三五万的车就往中小城市转移,这就是车型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现在已经开始。所以,我觉得今后还是需要研究汽车市场和消费文化,这个课题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车展火车市必火

  程远表示,中国车市仍然前景光明大家感叹车展这么热闹,怎么车市却这么冷,我有一个相反的看法,车展好,车展热,就不怕车市冷。

  车展火爆,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喜欢汽车,这就是国内汽车市场蕴涵的无限潜力。所以,我说只要车展热了,中国车市未来依然充满光明;如果车展冷了,就像1988年大家都没有人看,那么中国市场真是完了,只要车展好,中国车市就会好,但是也不会好到80%。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齐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