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决战建奇功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7:2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总前委刚成立不久,粟裕便指挥华野于1948年11月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黄百韬绝望自杀,黄兵团10万余人全军覆没。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确定下一步作战的歼敌目标,是总前委成立后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黄百韬兵团被歼后,总前委于11月23日夜向中央军委报告:邱、李、孙三个兵团紧缩于徐州一线,不易割裂;李、刘两兵团到达任桥、花庄集后迟迟不前;而黄维兵团孤军冒进,沿途受阻,消耗极大,又处在运动之中,现在“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 24日晨,毛泽东复电:“(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士榘)张(震)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决策定下来了。在选择以黄维为作战目标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表现了虚怀若谷,胸有全局,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们将革命原则性与战场瞬息万变的灵活性有机统一的指挥艺术。 黄维兵团隶属华中“剿总”司令官白崇禧指挥,是国民党的嫡系精锐部队之一,两个月前刚刚组建。全兵团由第十、十四、十八、八十五等4个军组成,共11个师、一个快速纵队,约12万人,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很强,也是中原野战军进入中原后遇到的一块最硬、最难啃的骨头。这对于有6个纵队,也是12万人,但装备奇缺的中原野战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邓小平十分清楚打黄维的艰难,他曾形象地比喻说:“消灭黄维兵团,对中野来说,犹如‘瘦狗屙硬屎’。”尽管如此,邓小平对围歼黄维兵团充满必胜的信心。他在各纵队首长会上表示: “我们这次围歼黄维兵团是非常艰苦,也非常光荣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华野协助下,完成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即使这一仗中野拼光了也值得,其它野战军渡江,中国革命照样胜利!” 11月上旬,在河南确山地区的黄维兵团接到蒋介石驰援徐州的命令后,兼程东进,于11月18日抵达蒙城。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于11月23日至12月15日,将黄维兵团紧紧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这时黄维见解围无望,遂集中4个师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双堆集东南方向突围。关键时刻,安徽籍的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以国民党第八十五军一一○师师长的身份,趁机举行战场起义,一举打乱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 12月6日,邓小平代表总前委,向所有参战部队下达了对黄维兵团作战总攻击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描绘了淮海战役中最为壮观、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战至15日,全歼黄维兵团。黄维突围不成,被解放军生俘。 1949年1月20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张际春等解放军高级将领来看望黄维等生俘人员。当时,陈毅从吴绍周手中接过一盘战棋,同他们对弈起来。陈毅、邓小平为一方,黄维、吴绍周为另一方。黄维靠吴绍周帮助,寸步不让地跟陈毅鏖战。在关键时刻,邓小平替陈毅出了个高招,黄维输了。只见黄维一推棋盘站起来,向邓、陈深深一揖,佩服地说:“在下不光在战场上是你们手下败将,在棋盘上也不是你们这些名将的对手,我是心悦诚服,甘拜下风。”邓小平说:“爱国不分先后,贡献还管早晚?” 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野主力向被围在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集团发动攻击,全歼该集团。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在两个月的作战中,中野、华野共歼敌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和武汉等城市,为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告捷,斯大林在他的记事本上写下: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建国之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这个通俗、生动的比喻,热情地赞扬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伟大功绩。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