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创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8:49 南方日报

  邓小平理论与广东改革开放

  钟 坚

  核心提示: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而且在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创办和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者。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

  产生的国际背景——20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出现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70年代后,我国先后同日本、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排除了经济技术合作上的政治障碍。与此同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由于生产相对过剩而带来的滞涨和危机相间发展的情况,大量资本和技术找不到投放的场所。这就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正是抓住这一难得的国际机遇,提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大胆设想。

  产生的国内背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保守封闭转变到改革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建设,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区而展开的。建立经济特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产生的思想渊源——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来源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列宁在他的新经济政策构想中,认为建设社会主义要利用市场和商业,甚至要利用资本主义。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是改革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利用资本主义有益的科学的东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是我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和设计师,为经济特区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指导思想

  经济特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指出:“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作为经济特区,顾名思义主要是在经济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在区内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灵活的经济措施。在政治上,经济特区同其他地区一样,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存在特有的社会性质。邓小平指出:“八十年代初建立经济特区时,我与广东同志谈,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要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特区搞建设,花了十几年时间才有这个样子,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

  经济特区建设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指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不存在收的问题。”“中国执行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总之,改革开放要更大胆一些。”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局面,都会不一样。”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这是邓小平对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概括,对创办经济特区目的和意义的深刻揭示。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邓小平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为此,他要求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而且在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

  特区经济要从内向转到外向。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特区的经济从内向转到外向,现在还刚起步,所以好的产品、能出口的产品不多。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它的关就还没有过,还不能证明它的发展是很健康的。” 1987年邓小平又指出:“深圳搞了七八年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自己总结经验,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改变了面貌。”“那里的工业产品百分之五十以上出口,外汇收支可以平衡。”深圳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连续十多年外贸进出口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与邓小平早年的具体指导是分不开的。

  经济特区要借鉴外国的文明成果。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经济特区建设要克服“恐资症”。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对于经济特区存在的“三资”企业问题,邓小平指出:“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他认为改革开放是否成功,“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特区存在多种形式。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中,经济特区发展存在多种形式。他不仅首倡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综合性经济特区,而且推动建立了沿海开放城市、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其他形式的经济特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还建立了加工出口区。

  经济特区要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邓小平反复强调,经济特区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要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有条件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创新意义——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有许多“经典”中未曾有过的新内容,而且超出了国外搞经济特区的做法和经验,这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非凡胆略、政治勇气、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济特区建设的实践,大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先进做法和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等,典型地反映了邓小平开放性思维的特点;贯穿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条主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理论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创办经济特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和大胆尝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不仅首倡建立经济特区,而且还为经济特区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完整的指导思想。他结合经济特区实践,就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正确利用资本主义等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实践成效——伟大的理论创造着伟大的实践。邓小平同志不仅是我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而且一直关注并亲自指导着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和1992年,他两次亲临经济特区视察,对经济特区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这些讲话中,邓小平就办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特区、怎样办经济特区作出许多重要指示,而且在每个关键时候都给予经济特区建设以具体指示和有力支持,从而保证了经济特区健康和快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神话,而且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无疑证明了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与此同时,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还促进了我国全方位开放局面的形成,使我国经济特区从沿海到内地,从一种形式到多种形式。可以说,中国经济特区的崛起,同一个伟人的名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紧密相连。他不仅首倡缔造了经济特区,而且以他那洞察风云的领袖魅力和巨人思维推动着经济特区的发展。

  作者系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