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基层农业干部 眼里的特色产业之路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9:07 贵州日报 |
外来花卉拉动调整 下午的阳光静静洒落,灿烂而又没有丝毫燥热。贵阳市乌当区金华镇农业干部路梅带着我们直奔三铺村。 路梅告诉记者,对农民来说,没有技术要调整产业结构很难,眼前的花卉大棚都是4个福建客商投资的。4客商是同胞兄弟,老大最初到惠水县投资建花卉基地,2001年转战三铺,并带动兄弟共同经营。规模从几亩发展到现在的80多亩。“西部大开发,贵遵、贵新和贵毕高等级公路修好了,客商看准了这里的优势。” “农民把土地出租给福建客商后,就地打工,得到租金,务工又增加了收入,还学会了一定的技术……带动20多户,新增300多亩绿化苗木基地。” 路梅认为这是个尝试。因为对于土地有重金属污染又缺水的三铺村来说,种粮种菜并不很适合,能有这样的变化让她感到些许欣慰。福建客商对当地的影响已经显现,“有几个原来开小煤矿的老板也转移到农业上来,发展观光农业和绿化苗木”。 本土能人带来嬗变 有了农业合作社,长顺县威远镇的农业结构调整找到一条正在拓宽的新路。农业部将威远农业合作社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 县农业局副局长邓国顺对此并不张扬,他很低调地说:“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尝试,我们条件毕竟不如东部。” 一片偌大的果园呈现在记者眼前,翠色欲流的枝叶间缀满葡萄、枇杷、梨和桃,忙碌的园主陈光会是合作社的骨干成员,果园今年开始赢利。 邓国顺说,最初,由农经站牵头和威远镇120多个生姜种销大户成立了合作社。3年来发展到300多社员,特色经济作物面积从30亩扩大到2200亩,有水果、辣椒、反季节蔬菜等示范基地,社员户均增加收入1730元。 威远镇生姜已行销省内外,全镇60%以上的农户种植生姜,年产量达到600万公斤。每周三的生姜交易量达100吨以上。 太子参搅动一池春水 施秉县农业局副局长吴为雄没有想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私人从福建引进的太子参,如今居然会坐上全国头把交椅。 “施秉太子参种植面积有2万多亩,产量和面积都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可以左右全国市场价格。” 吴为雄亲眼看着变化的逐渐推进,以牛大场村为中心,太子参的涟漪慢慢扩散,打破当地传统种植的一潭死水。 “有市场有效益,发展到一定规模,制药企业才介入进来。”待到信邦药业首家入场建立太子参等药材基地时,当地农民种植的太子参规模已逾万亩。 益佰、三九等10多家制药企业纷纷设立种植基地,为当地太子参等中药材的种植加速。仅位于山口村的信邦基地就超过600亩,并带动周边农民种植几百亩。 作者:肖郎平 黄蔚 杨静 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