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知录:刘吉典和天津民间音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09:14 今晚报

  天津人刘吉典(名德岐)1919年出生,幼时家住地道外(今河东区),从小酷爱戏曲、曲艺、民族民间音乐。14岁时,他师从津门曲艺名家、双簧艺人皮恩荣学过京韵大鼓及乐器三弦的弹奏。后又和盲艺人金桂蓉学天津时调。

  在津求学期间,他对音乐、美术广为涉猎。但关注最多的还是家乡的民间音乐。1936年考入河北省天津师范艺术科,专攻音乐课程。他课余生活几乎都用于学习民间音乐和对津门民间前辈老人进行音乐了解与采访。

  为了解流传天津的传统“十番音乐”(用民间乐器演奏的打击乐),刘吉典曾多次走访过“卫十番”专家李志道;为探求天津当年流行的时调小典,他也曾多次走访时调老票友和一些盲艺人。他对天津地区民间队舞“打花棍”的唱合号子以及市民婚丧的鼓乐,也都进行过搜集和研究。

  1940年,在北京中国大学求学期间,半工半读做过家庭音乐教师外,刘吉典把其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投师访友,深造国乐(主攻琵琶),戏曲(昆曲、京戏)以及音乐理论等方面,曾向刘天华的学生杨晓莲、王君仅、邵晓琴学习中西乐。在当时的国剧会及北大的曲社,还得到亓伯维、侯瑞春、许雨香等名家在昆曲、丝竹乐上的传授,另外师从京剧演员裴益才先生学过京剧小生戏。

  1941年寒假时,他认识了大学同学杨大明(1923—2001年)的祖父杨芝华老先生(1874——1945年)。杨芝华对天津丝竹乐、卫十番、特别是对天津卫子弟书都具有较深的造诣。年逾古稀的老先生是卫子第书华雨帆的弟子,在当时的天津很难找到能自弹自唱“卫子第书”的第二个人。在杨芝华家中,刘吉典不但得以聆听早已失传的“卫子第书”声腔,还得到了杨芝华年轻时(清末、民初)亲手抄录的子第书“诗篇”三阕和“正书”《长坂坡》一套的工尺曲谱。刘吉典获得这批珍贵的资料后,曾对照杨的唱腔译成简谱,并注明乐器三弦弹奏的指法。

  1946年刘吉典在北平市国学社附设的国乐传习所内任国乐合奏课讲师,从此开始了民族乐曲的创作和教学生活。1949年任天津南开中学音乐、美术教员。1951年调到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研究班任音乐组长,兼民乐队作曲、指挥。1952年在马可同志主持下的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任器乐组长,1953年又随马可同志转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音乐研究工作。1955年因中国京剧院在排实验剧目《三座山》,遂又调到该院艺术室,从此便专业从事戏曲音乐的作曲工作一直到退休。

  1984年刘吉典把40年前搜集保存的“天津卫子第书”的曲谱资料发表于《曲艺艺术论丛》刊物上,使这一濒临绝响的民间曲艺曲种得以传世。


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