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败走蒙城的标本意义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5:20 新京报 |
据报道,牛群欠债案7月17日在蒙城县法院开庭。 2000年年底牛群只身南下挂职蒙城县副县长“养群牛”,人们要看的是一个相声演员如何在官场和商场出噱头。三载挂零便沧海变桑田,牛副县长、牛总在蒙城蒙难,不得不“消失”在众多债权人的催讨声中。 在欠债案开庭前夕,牛群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这一轮的关注不但牛群与众债权人乐不起来,公共舆论也一脸严肃。《21世纪经济报道》剖析“牛群模式”,直揭牛群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投机”;《三联生活周刊》以“债务人牛群”做“封面故事”全面透视其内心隐秘。牛群成了一个任人解剖的标本。 牛群的特异性在于他是一个相声明星或曰著名文化人。牛群好不容易攒得名声,在本行如日中天,“不知何事蒙怀抱”,抛轻弃熟去下海(宦海、商海)?他在将名声(影响力、话语权)转换成政治权力,将政治权力转换成利益(个人利益?社会利益?抑或兼而有之?)的过程中是如何运作的?成败得失有何玄机? 牛群在蒙城的所作所为,无不带有一个著名演员的“底色”。作为副县长,人家只期望他做客串的名角,给蒙城带来利于招商的知名度,带来缓解财政吃紧的国家预算外资金和体制外进账;他自我标榜也是“品牌县长”。作为“实业家”和“慈善家”,他拥有全部股份、兼任校长与法定代表人的“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是靠他“真能哭”哭出来的。但这与其说是表演,还不如说是表象。 说到这里,笔者忍不住要解剖一下“人性”。牛群将聋哑学校强行“改制”的专横劲,一点儿不逊于嘉禾强制拆迁时的县委书记周余武。 他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突然宣布改制和搬迁校址,说:“老师们愿干就干,不愿干就走人!”34位教师集体辞职。 有人劝他聋哑学校教师不好找,央视记者问他是否挽留,牛群依然强硬地回答:“我觉得没有必要。” 牛群成亦演员,败亦演员。依仗演员的名声猎取了权力与财富,但他只有政治头脑,却无商业头脑,异想天开在蒙城建“牛群中国商贸城”,竟不知“强按牛头不喝水”……最后,所有的失利后果都要由牛群来承担。因为他毕竟是演员,办的是自然人所有的实业,债权人自然要紧追不舍。 假如牛群有更多的“商业智慧”,牛副县长兼牛总说不定发了大财。不少人就是这么靠开发权力资源,空手套住大白狼的。又假如,牛群是一个实任的县官,他或许也不必这么狼狈。当下的开发区热、旧城改造热,瞎指挥胡折腾的“教训”成千上万,可一干官员却无所畏惧,皆因他们知道一般不会引火烧身。从这个角度讲,牛群的蒙城经历,作为观照当下国情政情乃至人性的镜子则可,作为文化人个人行为的借鉴也不乏意义,但若想用他来警醒真正的官员就无异于缘木求鱼了。 柳雨灯(广东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