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仍充满活力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05: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近来,美国公司特别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能否“软着陆”?对中国的投资应当暂缓还是继续抱有信心?现在到中国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究竟如何?等等。带着这些话题,记者近日对美国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会计事务所合伙人周墨儒作了一次专访。 无人怀疑在华投资机会 周墨儒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本名叫约瑟夫·奥马拉,是土生土长的白皮肤美国人。不过,他在北京住了10多年,也算得上是半个北京人了。 周墨儒说,中国发展太快,不是长期在那里工作的人,根本不知道现在与两三年前相比就有很大的变化。毕马威事务所最近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投资的调查,向100多个在中国投资的欧美大公司主管发出了详细问卷,并进行了面谈,结果表明,这些投资商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几乎一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直接投资将继续增加,到中国投资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仍是个大市场,经济仍充满活力,没有人怀疑在中国的投资机会。 周墨儒认为,中国的经济环境是非常独特的,而且变化很快,所以他给任何想到中国投资的人最大的忠告就是虚心学习。比如,到中国投资需要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和人际关系。不过,中国现在已经制定了许多经济法律,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日益健全,在中国投资也不能完全依靠关系。他告诉毕马威事务所的许多咨询客户,在中国投资的美国公司通常犯的错误有两个:一是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广大和地区的差别,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因而常常错失在其他地区投资的良机;二是低估了当地中国公司的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是很著名的,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充分发挥了出来,连比尔·盖茨对此都赞不绝口。不过,目前在中国投资赚钱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吸引如此多的外国企业投资的原因。 从50人到4000人 周墨儒以自己在北京的亲身经历和毕马威在中国的发展,作为外国公司在中国成功投资的例子。毕马威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国际会计事务所,1992年开办时只有50人,他也是在那年到了中国。当时他们只能为在中国的外国公司服务,因为中国还没有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会计制度和法律、中国公司还不需要他们的服务。后来他们从帮助中国财政部制定会计法律,培训人员开始,又帮助中国的大银行和企业建立起中国的现代会计制度,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力公司等。毕马威自己的业务也随之扩大,陆续在上海、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开设了办事处,服务项目也扩大到会计、税收、咨询、审计等等。现在毕马威一半以上的业务是为中国公司服务了。他说,毕马威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这是他在中国多年工作的亲身体会。 周墨儒对毕马威在中国的发展前途非常看好。他说,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预计未来5年内在石油、电信和其他高科技领域会有许多中国大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跨国公司。他们需要毕马威的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人才资源越来越丰富。他对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予以高度评价。他说,现在的毕业生培训3个星期就可以工作了,而在1995年,他们得接受3个月的培训。这样,毕马威在中国投资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目前,毕马威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雇佣的人员已经有4000人,光是今年就新招了近千人。而且,毕马威如今在中国的合伙人和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仅合伙人就近百。 (本报纽约电)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1日 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