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边防派出所鼎力相助 敬老院创收过上好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08:54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张建明 通讯员/谌礼勇 严李华)一封印着20位老人的指模和签名的感谢信,昨日由阳西县上洋镇河北敬老院送到了阳西边防大队河北派出所。飘着墨香的字迹,表达了老人们的心声:“20年来,战士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深深鞠上一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20年不间断的老规矩

  河北派出所地处阳西县上洋镇河北渔港,辖区包括海边的4个居委会、10条自然村,人口有14000多人。

  河北敬老院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离河北派出所约有一里地。目前院里住着20位老人,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也有60岁多岁。由于镇里经费紧张,多年来,老人们每月的伙食费加起来不足1000元,管理人员想尽办法,好不容易才保证他们吃饱穿暖。

  驻守边防,战士们自己的津贴也不多,不少人每月还要寄钱回家。要帮助敬老院的老人们,实在拿不出很多钱。。但是,从1984年起,河北派出所就把敬老院定为挂钩单位,并立下规矩:敬老院有什么事,所里要千方百计帮忙解决。

  上门的工作,一般是为老人们劈柴、搞卫生、洗衣服,和老人们拉拉家常。老人们身上气味重,数十位老人的换洗衣服,累积起来就是一大堆,闻起来气味不好受。有一次,一位来自城市的战士小陈帮老人们洗衣服,由于味道浓重,还没开始洗,就控制不住呕吐起来。他不敢在老人面前吐,赶忙跑到僻静处,偷偷吐了才回来,坚持把衣服洗完。

  河北派出所先后为敬老院盖厨房、整修路面、美化环境。敬老院往圩场的路崎岖难行,战士们牺牲作息时间,肩挑手扛建成一条“爱民路”。敬老院有一位叫姚迪的老人,原来不肯进敬老院,怕没人照顾,经过动员,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进来了。之后,她因中风而半身不遂,躺在床上大小便失禁,战士们轮流日夜侍候,老人流着泪说:“就是自家儿子,也没这么细心,真难为这些孩子了。”

  20年来,河北派出所先后来了9任所长,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为老人送温暖的老传统从没间断过。

  敬老院创收日子向好

  2001年,派出所新的领导班子刚上任,就来敬老院看望老人。经过实地勘察,他们发现,敬老院内场地宽敞,有的房屋空置,应该利用起来,搞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再交由老人自主经营。此方案一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首先,他们为敬老院办起了晒网场。河北渔港多渔船,每次渔船进港,渔民们必做的工作就是晒网。敬老院后面有一块开阔的空地,在派出所的努力下,这块空地被划给敬老院使用,建了个晒网场,租给渔民晒网,按天收取租金。敬老院有史以来的第一笔收入,就来自这个晒网场。随后,在派出所的努力下,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和老人们学会了自酿米酒,满足了自身改善生活的需要,附近还有一些人到此买酒,增加了敬老院的收入。还有部分收入来自建设粮食加工厂。边防官兵用省吃俭用筹到的近万元资金,购置了碾米机,让敬老院开展粮食加工业务。平日,他们自己加工粮食酿酒,而酿酒产生的酒糟用来养猪,形成了小小的产业链。

  这些项目办起来后,老人们摆脱了单一坐等国家财政补贴的窘境,在保证自给之余,还有了自己的积蓄。派出所帮助院里制订了一套奖励制度,发挥老人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多劳多得,日子过得红火又充实。派出所还帮助敬老院实行财务监督,使院里的收入真正用在点子上,用于建设和扶危济困。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