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缘何难避发展瓶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09:13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本专题策划 赵夙岚 文/图记者周裕妩 7月13日,ST天龙正式公告称,万平已经被检察机关正式逮捕,这一消息在金正的供货商、代理商和银行中引起极大连锁反应。因银行等方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金正珠海基地被法院查封;又有消息称,供货商还跑到金正东莞基地去抢货。至此,金正的资金链危机出现。记者通过对遍布在珠三角地区的一些熟悉金正的人士进行了走访,试图找出金正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并由此总结民营企业发展的软肋所在。 综合业内人士的分析,金正的问题在于在还没有积累足够殷实的家底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走钢丝绳式的快速发展。危机爆发后,金正显然自己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来应付。同时,这个企业内部缺乏绝对权威的领导和有向心力的团队。 那么,金正的问题是否只是个别现象?有统计数据指出,中国现有的中小民营企业将有60%在5年内失败,有85%在十年内消失。可见金正不是一个单独的案例。在这些企业身上有一个相似点:经历了当年的红极一时之后,企业并没有持续发展下来,而是走向衰落,这其中的原因何在?通过和金正事件的对比联系,业内人士总结出民营企业发展的“软肋”。 软肋一:忽视了以“强”为本 有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是相当强的。诸如巨人、三株、爱多、小霸王、秦池等企业领导人,在创业之初,都能利用有限的原始资本、资源,仅以聪敏的智慧和操作的技巧,抓住机遇,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业绩来。遗憾的是,他们只是痛快一时,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 如金正鼎盛时期一年有10多亿的销售收入,现在却受数千万元的资金缺口困扰。 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长生教授更强调,国外大企业其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是把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立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上,始终是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而国内有的企业却是本末倒置,以迅速做大图强,其结果往往因大而弱从而趋向失败。 软肋二:融资渠道主次不分 民营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上易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CEO王璞说,一个企业良好的现金流应该是由股东出资、银行信贷和业务收入等方面共同搭建而成,融资渠道要多元化,且应以业务收入为主渠道,而当其中一个渠道出现问题时,其他资金渠道可继续维持企业的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认为,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所需资金大部分通过自我积累解决。但在新经济的形势下,此种模式很难满足企业扩张需要。这就要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融资。因为种种原因难以从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可以将目光转向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顺利突破发展道路上的“资金关”。 软肋三:缺乏对风险的整体把控 有业内人士称,以前的爱多和现在的金正的问题在于,在未积累足够家底的情况下,选择走钢丝绳式的冒险路径。一旦原材料供应商信心不足,进行断货或追缴货款,或者是银行信贷出现波动,就可能导致资金链全面崩盘。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CEO王璞认为,企业家经营企业有两种方式,走钢丝绳式的经营企业和爬楼梯式的经营企业。他表示,一个企业如果比较多地依赖资本运营的手段,那么企业的发展速度可能快一些,但风险也很大,就像走钢丝。而爬楼梯式就较稳定,企业依赖的是内部经营性的盈利以完成自身积累而获得发展。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一看实力和驾驭能力,二看宏观经济环境。 对于这一点,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认为,企业应该在将各种风险预料到的情况下,按照市场规律一步一步夯实基础。 软肋四:缺乏有向心力的团队 采访中,有人将爱多和金正的发展归纳出“四同”道路:同心同德、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和同归于尽。一位金正的老员工向记者这么说:“金正沦落到今天纯粹就是被自己内部人整垮,这个企业内部缺乏一个强硬的绝对权威的领导和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 王璞认为,度过创始期的企业应尽快突破个人英雄主义,通过建章立制、打造团队成为有规范有规模的企业。他同时表示,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考虑的还有队伍和管理模式,建设队伍的关键是要稳定一批熟悉企业文化的、互相认可也有专业能力的团队,一旦缺失,企业发展就是欲速而不达。 最新动态 日前,赶赴东莞金正意欲一探究竟的记者遭到了金正保安的野蛮对待,记者未能进入东莞金正一探究竟。据知情者透露,虽然金正的大部分基地已经迁往珠海,不过在东莞金正仍然保留的是家庭影院和通讯的生产线,而就在上周的时候,就有一批供应商跑来抢货。珠海金正方面,除了因交通银行提出财产保全而封存了部分资产外,供应商之一的志高提出财产保全,通过法院封存了部分办公用品。 据透露,金正新的管理班子已经成立,新班子成员包括:金正二股东、ST天龙董事长田家俊,ST天龙总经理杨玉新,珠海金正总经理徐国福,珠海金正生产基地负责人邓榆中,珠海金正负责营销的何兰贵,负责研发的彭海文。(周裕妩) 财经短评 欲速则不达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中国文人的理想境界,前半句可从十余年来起起落落的部分民营企业身上得到了印证,后半句则不然。太多的企业,在从兴盛转向衰落时更显“轰轰烈烈”。 缺乏一种平和的心态,缺乏面对挫折的坚韧,缺乏持之以恒所必须拥有的素质,使得部分曾经名噪一时的民营企业,如此地难经风雨。一次小小的感冒发烧,往往就会引发致命的伤害。这已有太多例证。 今天的金正,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担忧。好玩的是,居然会有人将金正现在的危机,追溯到媒体的身上。不可否认,媒体可能会放大一些不利因素,但是企业难道真会被唾沫给淹死?如是这样,微软等一些企业,恐怕早已不见踪影。 中国那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能够从被人认为是“先天不足”的环境中崛起,真的让人感到骄傲。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好多人都在着急:什么时候,我们的民营企业才能够“增强抵抗力”?令人欣慰的是,已经有一大批民营企业的闪亮的名字,可以出现在候选名单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亦如此。(素心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