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墓地风波”让里根丢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0:36 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 丁刚

  对欧美国家的政治家来说,那些埋有纳粹战犯、党卫军的墓地多少年来一直是禁区。没有哪个政治家敢于或愿意像日本首相小泉那样,不时地去供奉着甲级战犯灵位的地方参拜。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在任时,就是因为在埋有党卫军士兵的墓地里呆了8分钟,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政治代价。

  1985年,二战结束40周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准备出访联邦德国,行程中有项安排就是应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之邀,访问比特堡的德军公墓。里根与科尔都没有预料到,这次德国之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科尔邀请里根去墓地,就是为了表明40年过去了,美德已经摒弃前嫌,建立起了牢固的盟友关系。里根则对他的助手说,他要还科尔一个人情,因为科尔顶住了反对派的抨击,同意尽早在联邦德国的国土上部署美国导弹,这对急于启动对苏战略计划的里根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需要的支持。

  当年2月,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迪弗访问联邦德国,为里根出访打前站。迪弗是个非常细心的“好管家”,他到比特堡时,正好下了场大雪,墓地里白茫茫一片。迪弗匆匆走了一圈,就算是完成了任务。4月中,白宫向新闻界宣布了出访日程安排。“公墓”一词实在是太扎眼了,更何况又是在德国。当场就有记者发问:“那个德军墓地里到底都埋的是些什么人?”白宫发言人回答说,既有德国士兵,也有美国士兵。可记者们根本不相信他的话,他们实地勘查后发现,那里非但没有美国士兵的墓地,却埋着49个党卫军成员。

  消息传出后,立刻在全球引起一片反对声浪。科尔站出来替里根解释,说墓地里埋的不过只是一些17岁到20岁的士兵,他们都是被强拉进党卫军的,是纳粹的牺牲品。但这样的解释无助于平息事件。许多美国议员联名写信给里根,要他取消墓地之行。还有一些二战老兵把勋章“退还”给了里根。有媒体说,里根的历史课评分只能打个“不及格”。法国《世界报》称里根做了件“大蠢事”。《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更是充满讽刺意味:“事实上,里根先生是美国总统中,在二战时期处于从军年龄而又未曾到海外服役的仅有的一个人。他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打的仗。显然,他对于战争时期所发生事情的想法,有许多是事后从《读者文摘》里看来的。”大屠杀的幸存者、著名作家伊利·威塞尔发表了致里根的公开信。他信中的一段话后来被人们反复引用:“总统先生,请允许我恳求你做一些别的事,假如还有任何可能的话,请设法找到别的方法,别的途径,别的遗址。那个地方不是你应当去的地方。你应同党卫军的受害者站在一起。”

  最终,甚至连白宫的几位高参和里根的夫人南希也站到了反对的一边。但此时的里根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想食言,更不想让科尔总理为难。为了修补比特堡之行对里根声望有可能造成的伤害,迪弗把献花圈的仪式缩短到8分钟,并且插进去一个小节目———让里根先去附近的一个纳粹集中营,悼念那些被法西斯残杀的人们,而后再到比特堡墓地。

  《纽约时报》次日的报道说,里根的墓地之行非常低调。那一天,他一直在讲,“我们不应忘记纳粹的罪恶。”即使如此,那次访问依然使白宫陷于几乎不能运转的境地。因为得罪了国会,里根政府竭力推动的一些议案被搁置,他的声望也大幅下降。次年,一直致力于以大屠杀警示人们的威塞尔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墓地风波”则成为里根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一个至今仍不时被人们提及的反面教材。

  《环球时报》〔20040719 第19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