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下民企的投资对策:时刻紧握自己的钱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15:50 中国新闻网 |
(声明:刊用《中国企业家》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企业家》。) 一场深刻的自我调控正等待着所有的民营企业 我们看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实施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在国家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所推行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下,托普、德隆、西安达尔曼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先后发生资金链问题,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也相继倒下,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企业在我们的眼前和身边发生着令人担忧的窘境,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发生的故事着实让所有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应当有更多的警觉和思考。 我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举措从总体上讲不仅及时、正确,而且很必要,本轮宏观调控,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努力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货币紧缩政策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于本来就长期处在金融瓶颈的民营企业而言,更多地成为本次抑制过热矛头所指向的主体,这也不能不引起众多民营企业的担忧。因此有许多专家、学者和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开始呼吁政府把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的公平角色,通过创造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一样的公正公平的从业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科学快速发展。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确实有的民营企业是高成长、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民营企业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多元化的问题、资金链薄弱的问题、盲目投资的问题等等都是我们自身应当引以警戒和深思的事情。也就是说一场深刻的自我调控正等待着所有的民营企业。 对于民营企业,我认为面对当前的政策形势和经济形势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民营企业要对自身所处的行业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要清楚自己的企业在本行业当中的价值和地位,由此更理性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是以真正的认识自己为前提,不能做什么就需要理性、科学和长远的战略思考,也是企业在充满诱惑的市场环境中走向成熟的重要前提。 二、跨越企业的“温饱”阶段后,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和投资就成为所有的企业做大作强的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在这个时候作为企业家要牢牢并永远把握一个原则:企业的任何大规模的投资和产业整合都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大的投资战略方向;不考虑政策环境,企业自以为是,往往会让自己深陷窘境。 三、民营企业要学会估低自己的能力,要时刻紧握自己的钱袋,计划节俭。长远过日子,切莫对投资机会报有不切实际的豪赌心里。这一点往往许多人很难做到;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加之企业的约束机制本来就相对缺乏,一叶障目的几率就会很高,不练就雅容气度,就很难过轻松的日子。 四、成也资金,败也资金,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始终也跳不出的圈子。国家金融政策对民营企业有很多不平等不公正的瓶颈,这些因素一直是制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深层次的宏观问题。 本轮宏观调控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民营企业束手无策,这种宏观紧缩的调控政策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发生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一些民营企业在产业整合和投资时走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以短期的融资作为企业长线的投资形式,这样企业就没有了良好的现金流,随时发生资金链断裂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的一种必然,以此我认为投资企业项目本身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现金流自生循环体系,企业整合或追加投资要坚持量力而为、量力而行,切莫发生超越企业本身承受范围以外的过热的投资行为。 (作者为西安海星集团董事长荣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