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语文高考试题的三大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09:41 光明日报

  ——谈谈语文高考命题的创新与继承王大绩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十五份试题,试题的走向受人关注。来年或以后,试题也许会更趋多样化,命题的变化异同一段时间内必将是持久的关注点。各省市自主命题,根据地方状况有所机动,各大学自主命题,根据招生实际有所创新,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创新不能脱离继承,语文高考试题二十年来的探索和经验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脱离了研究、学习、继承的创新,很可能不是创新,反而是遗憾的倒退。

  一方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一方面要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高考命题在语文检测领域起码有三大历史性的贡献。

  其一,精读能力的考查方式实现阅读能力考查的突破。精读是以阅读者的认知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的一种阅读方式。从一方面看,高考现代文精读以考查能力立意,高于生活中一般的宽泛阅读,又是研究型、专业型阅读的基础,更与高中课堂的讲评阅读密切相关。可以说,高考现代文阅读为阅读能力考查找到了一个合理的位置。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试题改革以来思路最清晰、成效最显著的领域,才评价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是在语文能力检测领域历史性的突破,才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对语文教学和科研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

  从另一方面看,高考现代文精读绝不等同于其他许多阅读。其他许多阅读是用于生活、学习的实用型阅读;问题化的高考精读,不是实用型阅读,它只是考查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是考查型阅读。为保证考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种考查在文本择定、删改,题目命制必须具备某种规范。

  其二,话题作文结合分等评分的考查方式是写作能力考查的突破。首先,话题作文为考生的个性写作提供了足够宽广的舞台。话题作文的本质特征是开放,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它允许并鼓励考生以擅长的文章体裁和样式,选择摹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切的思想感情。要考查写作能力,作文必须要命题,话题作文是命题作文最开放的形式。其次,分等评分方式设置了“发展等级”标准,开始是10分,现在是20分。发展等级要求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是对考生才、学、识和创新精神的明确要求,是对个性写作的极大激励。个性写作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更符合写作的固有规律。《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选修课程不只是个性阅读,必然也必须辐射到写作领域。高考作文可以说是“课程标准”的先驱,它为考生展示个性写作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选修课程设计则在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可以说,“课程标准”应将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

  其三,语言表达题目的设置是对思维、语言能力的综合考查。这里说的主要是俗称为语言表达“主观题”的第六大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考语文的这一组题目是突出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统一,因此特别符合语文学科规律的题目。这一组题目的主体由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句式、变换句式四项内容构成。扩展语句是把较短的文字材料,扩展为长;压缩语段则是把较长的文字材料,压缩为短;仿用句式是保留给出语句的形式,改换其内容;变换句式则是保留给出语句的内容,改换其形式。这一组题目既考查思维能力,也考查语言能力,结合紧密;既要求精确辨析能力,也要求开拓发散能力,张弛有度;既有考查价值,也有训练价值,梯次鲜明;既有历史渊源,也有创新亮点,继往开来。备考中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可辐射阅读领域,扩展语句、仿用句式可辐射写作领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有利于提升考生的语文素质。

  构成语文素质核心的语文能力,说到底只有四个字:“吸纳”和“释放”。所谓“吸纳”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材料理解、吸收、判断的能力,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中的“听”和“读”就是在训练“吸纳”能力;所谓“释放”能力,就是应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说”和“写”就是在训练“释放”能力。高考限于条件,只就“读”和“写”来实施考查,这就是试卷中的“阅读”和“写作”两部分。以精确收缩的态势考查阅读能力,以开放发散的态势考查写作能力,处于“阅读”、“写作”之间的“语言表达(主观题)”则兼有考查“吸纳”、“释放”的基础性质和双重功能。可以说高考语文试题在极大程度上做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这一成果,集中了高考命题组几代专家研究与实践的智慧,也体现了全国语文界,包括业外人士高度负责的关护。在高考命题走向“百花齐放”的今天,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让阅读回到背诵课堂结论和考问语法术语的状况吗?让写作回到严格限制多方桎梏因而万马齐喑的局面吗?让语言表达从试题中遁去或失去张弛有度的控制吗?那无疑将是语文考查的倒退,也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剧。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