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鲜卑山:大兴安岭的远古绝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22:44 人民网
古老鄂伦春人生活场景

  人民网大兴安岭鄂伦春2004年7月21日14时电

  大兴安岭之魂在鄂伦春

  大兴安岭方圆20多万平方公里,倚北横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不尽绿海。记者一行在绿海驰骋10日,宛若飘荡在茫茫大海一样,几乎找不到边。

  7月18日,我们从北极村所在的漠河县,看到23时才晚霞褪尽,又是急骤的一阵山林雨。洗却终日劳累和风尘,这才登上到加格达奇去的快车。450公里的林海夜路,伴随着车轮声、松涛声,给人的感觉,到加格达奇,到鄂伦春自治旗,是神圣,是寻根!

  加格达奇,在鄂伦春自治旗的地理中心,目前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首脑,是一处行署所在地,也是新市区。我们搭乘一辆红色的士,穿行艳阳林海,30几公里就到了鄂伦春自治旗所在地阿里河镇。

  从1951年成立全国第一少数民族旗后,诸如阿里河、毕拉河、加格达奇、甘河等林业局、林管局的古老而新奇的地名,开始在神州唱响。其中,最响的还是鄂伦春。以致2001年寒冬的包头之夜,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社长的王晨同志,席间还念念不忘那首“高高的兴安岭”神州绝唱,期望记者深入大兴安岭采风。

  我们到了神驰已久的鄂伦春自治旗,旗委、旗政府、各林业局敞开胸怀,让我们找到了大兴安岭之魂。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奎勒河畔,隶属于内蒙古阿里河林业局,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在这块辽阔的沃土上,曾经养育了越万里长城、跨九曲黄河,建立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封建王朝的北魏拓拔鲜卑,和以马上劲旅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先祖们。

  据了解,相思谷成名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相传当时居住在大泽(达赉湖)一代的鲜卑族部落大酋长洁汾率领部落第二次南迁前,回石室祖庙(嘎仙洞)祭祖中,途经此山谷,在山坡一石旁巧遇天女相思,两人一见钟情,便以石为媒,当场完婚。事后天女相思嘱咐洁汾:明年此日石旁相会。一年后,洁汾到此看石上放一男婴,男婴下压一布条,告知:此婴好好善养,世为帝王。这一男婴便是威振北方、统长江以北的北魏开国帝王五世祖力微。洁汾为了感谢天女相思,便把此山谷赐名为相思谷,并告知后人永远看护。

  相思谷原始林风景区,现拥有7.2平方公里的原始林,属我国东北东部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和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之间的过渡带。因特殊的水热条件和多样性的地貌,生长栖息着兴安落叶松、白桦、赤扬、钻天柳、黄芩、百合、杜鹃、猴头、紫貂、马鹿、黑嘴松鸡、丹顶鹤、鸳鸯等1000多种特定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其蜿蜒曲折、顺谷而下的奎勒河(屈利水)早在《魏书·失韦传》中便有记载。

  大兴安岭之根在嘎仙洞

  我们在大兴安岭鄂伦春自治旗的第二收获,就是找到了大兴安岭之根。

  座落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大山脚下的古鲜卑石室祖庙——“嘎仙洞”,初睹伟容,便有新的奇妙的收获及感受。

  伴着和煦、温馨、松脂般的芳香,我们站在洞口前昔日古鲜卑部落大酋长的点将台上,眺望群山峻岭、俯视树木众生、聆听溪流淙淙,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学过中国历史和地理的人都知道,根据民族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经史学界专家考证,我国历史发展分为中原地区农业先进的汉族、南方农耕民族、北方游牧民族及游猎民族3个发展系统。我国北方最大的山脉,是坐落在大兴安岭的伊勒呼里山脉,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素有“绿色宝库”之称,自远古以来就是游猎民族的天然王国。在大兴安岭腹地及周边地区,现已发现出土约距今2万多年的扎赉诺尔人化石,1.2万年前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古鲜卑石室祖庙,黑山头古城等古人类及文化遗址。据考证及资料证明:北方游猎民族的主体实为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及其中的游猎民族。

  大兴安岭南北长1400公里、东西宽约300公里、林地面积近16万进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700米之间,以其独特的气候、地域,丰富的森林、动植物、矿产资源屹立于祖国的北疆.

  自远古蛮荒以来,这里先后养育了鲜卑、乌恒、室韦、蒙古室韦、兀良哈、索伦诸部,以及至今仍聚居在这里的鄂伦春、鄂温克及其他现从事林业生产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及野生动物的诸民族。在中华历史纪元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横扫群雄、问鼎中原、促进各民族大融合,建立封建王朝的3个少数民族先祖,均生息繁衍在大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嘎仙洞则是在大兴安岭生息近百代,于公元前一世纪南迁,走出森林,入主中原,崇拜驯鹿图腾,以驯鹿栖息地域命山名(其称现大兴安岭为大鲜卑山),以后又以山命族名,建立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封建王朝的北魏拓拔鲜卑人的石室祖庙。

  关于嘎仙洞的始源,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书·尧典》中云:“尧命和叔,宅于朔方,曰幽都”。《魏书·序记》中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再据我国第一部地理书《山海经·海内经》等史料记载,经史学界推断和考证:嘎仙洞原是黄帝的孙子尧帝为受封北土的和叔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腹地依山傍水凿的住室(即:幽都),古鲜卑人乃是昌意少子和的臣民,和的后人世代继袭为部落大酋长之职。嘎仙系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绰尔河下游的古鲜卑后裔锡伯族的语言,意为亲生的故乡,后被生活在大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人顺称下来。

  大鲜卑山之后是大兴安岭人

  在鄂伦春自治旗短暂的采访期间,记者梦里寻他千百度,终于在7月21日,依次见到鄂伦春族的后裔、达斡尔的后裔。这里有30万人口,不仅有内蒙古各族人民,还有黑龙江开发建设的加格达奇区。两省区的大兴安岭人,虽说除西藏人还没有来这里外,全国各地人都有。

  鄂伦春简介上有一首诗云:朝阳 总是从东方升起,无论 松柏的影子有多长, 它总是 和根连在一起。 无论 你来自地北 抑或天南

  我们的心 总是 和你连在一起。

  这首诗,表达了这里只有2055个鄂伦春人的博大胸怀。席间,记者和旗委副书记张洪岩聊起鄂伦春的丰富林水矿资源,这位才41岁的领导干部,尽管新从扎兰屯副市长岗位上调过来,但是,领着妻子就在鄂伦春的山林里安下家来。他说:“尽管资源是国家的是民族的,但是开发和保护是历史的。大鲜卑人把丰厚的林区资源,留给了今天的大兴安岭人,鄂伦春有大兴安岭、大鲜卑人的古老胸怀,我们相信林地两方,会把老祖宗留下的资源,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今天见到人民日报记者深入深山老林,歌颂我们鄂伦春,我觉得鄂伦春人一下高大起来了。”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山林”。但是,今天的山林里,不仅住着勇敢的鄂伦春,更多的,是住着勇敢的大兴安岭人。(郅振璞 闫君 安国忠)
外国朋友追寻大鲜卑山

鲜卑人古老石室——嘎仙洞

位于鄂伦春自治旗的相思谷完婚亭

相思谷今日旅游区一角

夏日阿里河镇上的大兴安岭人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