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他行走 听他心跳——刘子宁其人其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0:57 大江网-江西日报

  自从2002年4月11日,刘子宁的散文处女作《被人管着是幸福的》在《新余日报》亮相之后,他的文章便频频见诸报刊。渐渐地,刘子宁的名字及其作品,也便被读者关注着、熟悉着、感动着、喜爱着。而我,作为刘子宁的老邻居、老朋友,对他的创作乃至人生命运,自然比常人多了一份亲切与期待。

  刘子宁本名刘亚玲。这个相当女性化的名字,是当年他父母生怕不能将他带大而精心取就的。事实上,刘子宁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一直是健康、快乐和荣耀的。他一直是父母与师长们心目中的宠儿,是同学和同事们所仰慕的“明星”。1985年,刘子宁从江西大学毕业时,因在校表现出色,被江西省委组织部选调为“优秀大学生下基层挂职锻炼人员”,作为第三梯队青年干部,安排到新余市工作。随后,他当过官,下过海。然而,正当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脑溢血,于1998年底将他猝然击倒了!其时,他年仅39岁。后来,虽然精湛的现代医术和如海的亲情友情挽留了他的生命,但这条原本生龙活虎的精壮汉子,从此却变成一个行走艰难、视力微弱、思维迟钝、半身偏瘫的残疾人了!

  倘若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突然面临如此残酷的现实,是很难挺得过去的。而对刘子宁来说,尽管也曾为命运对他的不公而强烈地悲愤过,为他所遭受的不幸而深深地痛苦过,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经过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搏斗,他,终于重新振作起来了。

  “凤凰涅”后的刘子宁,很快便确立了自己新的人生坐标,他把锻炼身体和文学创作当成自己的主要生活方式。经过风雨无阻旷日持久的艰苦锻炼,那个曾一度奄奄一息的人,如今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丢下拐杖也能行走了,而且脸色日趋红润,肌肉逐渐丰满;与人交谈时,依然像以前那样神态潇洒、妙语连珠了。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跻身仕途混迹商海多年的“弄潮儿”,过去从未写过文学作品,可一旦执笔从文,竟能连篇累牍地写下去,而且愈写愈起劲,愈写愈来神,短短两年光景,便有近百篇作品面世,并得以结集出版。我想,对于这个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来说,倘若没有张海迪、史铁生式的坚强信念、顽强毅力和奋斗精神,要收获如此丰硕的文学成果,不啻是天方夜谭!

  《在行走中聆听心跳》是刘子宁的第一本书,收入本书的文字,多为纪实性的生活小品。他所写的几乎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及其身边的人和事。尽管取材很小,很平常,但他写得很真诚,很细腻,很质朴,而且时不时来点儿刘子宁式的调侃和幽默。正是从这些真诚、细腻、质朴且不乏幽默感的文字中,使读者感受到一颗坦荡而美好的赤子之心,感受到了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等等人性之美的崇高价值。在《我给妻子做顿饭》、《一支中华烟》、《春天早晨的约会》、《拐棍伞》、《沉重的感谢》、《善待生命》、《轻轻的关门声》、《许愿》、《永远的乡音》、《诚信在爱情中的魅力》诸篇中,表达得格外感人。而他的新作《“表”字的去与来》,虽然写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中亲情的变异,却从反面映衬了人们真情的美好与可贵,因而同样能赢得读者的认同,引发人们的反省与遐思。此外,关于战胜苦难、珍惜生命,关于身处逆境的男子汉应勇于自省自立自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生活责任,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建设新型社会道德关系等话题,在本书的不少篇章中,也都作了生动的阐释和表述。

  读罢《在行走中聆听心跳》,我的心情很难平静下来。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本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那种在困境中奋勇攀登、不断进取的硬汉精神和行为方式,深深地打动了我,并给了我莫大的人生启示。从这层意义上看,我以为本书的价值已经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李前 大江网-江西日报)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