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的瓶颈(记者手记)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2:14 人民网-华东新闻 |
本报记者 王伟健 7月14日,江西抚州传来信息:因为治理超载超限,当地西瓜运不出去,难以及时销售。农产品销售,关系到农民增收,燃眉之急促使记者实地调查,探寻解难之策。 采访后发现,治理超载超限与西瓜卖难没有必然联系。超载固然能降低运输成本,但这是建立在损害公共道路、降低行车安全等不合法规的基础之上,说到底是无序竞争带来的恶果,扭曲了流通成本,与法治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采取治理超载超限的举措,能促使市场竞争走向有序。 一些特殊政策确实能够解一时之急,比如3年前腾桥镇的那次卖瓜难,就在政府出台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干预下顺利解决。但政策的法力也有限,它不能一劳永逸地保证西瓜好卖。因此,当抚州再次出现卖瓜难,当地众口一辞地归结于治理超载超限,并希望有关部门出面协调解决,这就让人深思了。 其实,“绿色通道”还在敞开,但西瓜却再也卖不动了。按照西瓜经纪人和瓜贩的说法,腾桥西瓜难卖的真正原因在于当地西瓜不适应市场,是西瓜的品质在下降。 经纪人和瓜贩之所以比一般的政府官员和瓜农具有更准确的判断,就在于他们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向。要真正解决西瓜卖难的问题,就要让农民懂得市场,懂得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 像西瓜这样的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市场信息的反馈也很慢,一般要到产品上市才能知道市场好坏,但此时已无法调整产品方向。很多农民只知埋头田地苦干,不问市场信息,结果导致产品滞销。他们不免疑惑:明明去年好卖的产品,今年却滞销了。一些农民不懂新技术,导致产量和价格一同降低。比如,按照一般规律,一块西瓜地要每隔3年才能轮种一次。但去年西瓜收成好,腾桥很多瓜农扩大种植面积,结果在一些没有得到“足够休息”的土地上种植,产量自然要比往年低很多。有一位瓜农的西瓜产量只有去年的13。 上饶两个县的瓜农实践表明,通过一定方法,可以做到科学种瓜、按市场需要种瓜。玉山的牟华斌因为参加了西甜瓜协会,获得协会在技术、品种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支持,西瓜不仅适销对路,还能引导市场潮流;而万年县的曹今来,因为有政府请来的专家指导,同样能够调整产品方向,取得良好效益。 因此,解决西瓜卖难,更多的要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由于有更多的资源去了解市场信息;在指导农民种植方面,可以提出有益建议,同时也可以聘请专家为农民服务。而像南汇西甜瓜协会这样的中介组织,由于在中部缺乏生存的环境和能力,也需要政府花更多的精力去扶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指望政府出台政策解决一时之急,不如真正去培育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作为责任政府来说,不要忙着把责任推卸给客观条件,而是要更多地承担责任,创造农民增收的机制。 《华东新闻》 (2004年07月23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