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隐忧李金华浪潮中的个人崇拜(聚焦沸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2:54 人民网-江南时报

  南京 伍里川

  “揭出了这么多黑幕,李金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这是一句十分有代表性的“流行语”,充满了对李金华安危的担忧。在全国百姓的心中,下意识的“爱护清官”情结,使得这种担忧成了一股来势不小的浪潮,这股浪潮和7月13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华网联合进行的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一拍即合。

  调查显示,76%的公众表示了对李金华的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

  ———据《江南时报》报道

  公众极度的隐忧与李金华揭开“审计风暴”之初受到的极度褒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众在为李金华担忧的同时,又将朴素而强烈的个人崇拜,连同“审计英雄”的称呼一起,送给了李金华。

  诚然,时势造英雄,但揭开黑幕绝非李金华一人之功,对此他本人也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能因为李金华敢说真话,就将其置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荣誉巅峰。对审计报告的敬意,我们应当更多地给予报告背后的集体作为,包括报告本身,而不应当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其实,李金华所以能一夜成名,与审计制度还存在某些缺失、审计报告的含金量高低受官员个人道德水平左右、“挖掘”黑幕的决心大小受领导的政治素养影响等,有很大关系。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民众朴素的也是盲目的个人“宠爱”,成为使李金华被动地坐到风暴中心和火山口上的另一种推动力。如此一来,集体“宠爱”迅速转换为集体担忧也就不奇怪了。从本质上说,对李金华的担忧与此前对他的“宠爱”,只是形式的转换,并无实质的变化———贯穿其间的是被各种现代词汇、时髦说法所掩饰的个人崇拜。不管崇拜者承认不承认,“李金华”这三个字早已不是个人印记了,它甚至与整个审计风暴画上了等号。

  只是,辨析“宠爱”中的个人崇拜容易,辨析“担忧”中的个人崇拜难。难就难在“崇拜”这东西从古至今很少表现得如此消极。

  应当承认,公众对李金华的集体担忧也是一种进步。至少,民众开始能够理性看待利益博弈中的两极力量的对比,这比过去一味夸大被崇拜者具有“东方不败”似的力量,要来得现实、人性。但崇拜就是崇拜,它内在的封建意识和清官迷信,对民主是一种变相的损害,对建设更理想、更完备的审计制度的吁求,是一种精神上的背道而驰。

  假如没有个人崇拜,没有一古脑儿投向李金华的意气用事般的赞歌,没有事实上的“英雄成就审计报告”说,李金华在公众的视野中就不会如此“耀眼醒目”,代替他被媒体和公众“崇拜”的,就只会是审计机关和制度、法律。倘如此,我们还会为一名官员的个人安全和事业前途担忧,辗转不眠吗?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23日 第四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