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生科所首次公开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记者武卫政报道:千呼万唤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今天终于第一次与新闻界见面,披露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最新进展。

  去年成立的北京生科所是国内首个完全按照国际惯例组建的研究所,因延聘了一批国际知名专家而广受关注。41岁的王晓东则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也是改革开放后留学人员中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内地学者。然而王晓东和生科所都非常低调,多次回避媒体采访,成为一年多来记者最想“猎获”的目标。

  “有些方面好得出乎我们意料,有些方面难得出乎我们意料。”王晓东以此概括生科所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

  多方支持,人才招聘进展顺利

  研究所招聘了两位所长,另一位是耶鲁大学的邓兴旺教授。目前,王晓东每两个月有两个星期在中国工作,其他时间在美国,要等学生毕业后才能回国全职工作。王、邓二人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所里在北美招聘人才,没有拿所里一分钱。

  一年来,生科所成立了一个包括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对全所成员进行评估。现在已有12个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接受邀请,出任生科所的研究室主任。同时,研究所成功招聘到一名行政副所长,全职负责行政工作。有关部门对生科所的工作非常支持,研究所理事会会长、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多次在不同场合为生科所加油打气、争取资源,让王晓东十分感动。

  严格要求,靠事业吸引人才

  生科所成立的初衷,是广纳贤才,在中国本土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王晓东认为,这需要一个“有压力的环境”。

  每位入选者都经过严格遴选,必须是真正站在科研前沿的生物学家。研究所靠事业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了若干技术平台,引导研究人员思考原创性的问题,而不要局限在具体技术细节里。所里给他们足够的经费,并在仪器采购、生活入住方面提供尽量多的帮助,尽量使引进人才少为事务性工作操心。但“资源越多,压力也越大”,研究所每5年对其进行一次评估,评估标准只有一条:“世界一流”。达不到这一条者将被解聘。

  对于入选人才的能力,王晓东充满信心:“在美国能拿到教职,在我们所不一定能拿到,在我们所能拿到,在美国肯定能拿到。”

  没有关系,有些事不太好办

  关于困难,王晓东没有具体提及,只是说,这个研究所由科技部和北京市联合成立,跟其他科研单位和部门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在国内目前的体制下,如果没有关系的话,有些事情不太好办。

  此外,有人问及有关部门承诺的1亿元经费是否没有到位,王晓东证实了这一点。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3日 第十一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