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你别无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8:46 新京报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是八十七年前鲁迅写在《而已集》中的一段话,用以诉说他当时彷徨落寞的心情。生活有时竟然会如此相似。八十七年之后,我竟有着与鲁迅当年同样的心情。住在学校分给的旧楼里,听着四周不分昼夜的喧嚣,心情是说不出的烦躁。但时间久了,也就渐渐地麻木了,有时也宽慰自己,以为这才是最为真实的生活,而所谓的世外桃源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当女儿长到三岁的时候,我的信念有点动摇了,因为在麻将声、佛乐声以及狗叫声里长大的女儿胆子越来越小,甚至到了白天不敢出门的地步。

  于是,我动了搬家的念头。这念头源于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孟母三迁。据西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传》记载,孟母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环境,就开始搬家,直到连续搬了三次,最后才在公立学校“学宫”附近住了下来。从这时起,孟子开始学习古礼,终于成了有名的思想家。《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但现在知道这故事的人并不少,而且对邻居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认识,不同的是在选择邻居上已远没有古人那样容易了。

  从史书上看,孟母一个寡妇带个孩子,靠织布为生,还要供孟子读书,怎么说也属于低保对象。但她却能够三次搬迁,一直搬到条件极好的“学宫”附近,如果放在今天的北京,简直连想也不敢想,别的不说,单房价就得够一个以织布为生的女工不吃不喝打一辈子工!

  其实,在今天的北京,择邻而居的风气浓厚得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门当户对毕竟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但这种“择邻”的权利多操在有钱人的手里,普通人的“类聚”其实很多时候是被动的。一提经济适用房,阔人们往往就叹气,而普通百姓们已经在前一天的晚上去排队了。久而久之,在京城众多的小区之间就有了区别。富人区对普通人有着巨大的诱惑,目的当然是为了孩子将来的事业。想想自己的孩子能与富人、名人、贵人的子女们坐在同一个课堂上,这可是千金难买的资源啊。

  幻想究竟是幻想,现实也仍然是现实。在房价昂贵、居大不易的情况下,“孟母三迁”就像一个纯粹的童话,给你一把神奇的钥匙,但打不开任何一扇你想走进去的门。所以,我的搬家也不过是一个梦,数额巨大的房款不说,谁又能保证将来的邻居都是孔孟之类的圣贤君子?

  在这样嘈杂的房子里居住了六年之后,我总结出了一个大致正确的人生经验: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在北京这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你可以调整心态,但不能选择邻居。有时想想就不免自嘲,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自己竟然还不如古人。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