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调查显示游客到广州不知食在何处,引发对广州美食文化推广的讨论 怎样才是“食在广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09:54 南方都市报

  引言

  没有广州人不认为“食在广州”,你看那散落大街小巷的餐馆酒楼,哪里的菜你吃不到?没有人否认“食在广州”,别看街上广州人穿着随便,谁家没有煲汤好手?

  然而,近日,在广州旅游口号和活动建议征集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一句话却击起了千层浪:据调查,外地游客到广州后竟不知“食在何处”!

  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广州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食在广州”的品牌内涵究竟为何?如何向外推销“食在广州”?什么才最能体现“食在广州”?

  部门说法

  三大美食中心完成选址

  广州创建中国最佳餐饮旅游城市组委会:目前“创佳”的三大标志性工程已在完成选址工作的基础上顺利推进。

  这三大美食中心各具特色。其中,选址在越秀区名盛广场的广州美食博览中心,规划面积达到3.25万平方米、共七个楼层,重点是突出其高品位的餐饮文化,功能布局则包括美食文化广场、美食天地、粤式酒家、康体中心等。位于荔湾区泮塘路的广州国际美食园,则主要突出传统小吃,在布局上,包括有西关街市风情特色美食街、荔枝湾湖畔风情美食街、广州美食博物馆以及“风情岭南”旅游文化中心等。荔湾区康王路康王商业城地下的美食城,号称集生态、休闲、特色饮食之大成,具体饮食格局则包括中国美食风情区、欧陆西餐区、东南亚风味小吃及日韩料理等。

  与此同时,广州餐饮百佳的评选活动和第五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暨第18届广州美食节都正在紧张筹备之中。

  交锋A

  “食在广州”需不需要载体?

  弹

  无须再寻找外在符号

  谢翔(广州某经济杂志副总编):“食在广州”这一品牌概念的形成,除了粤菜本身的特色外,与广州地处沿海、吃食的资源丰富、历史上经济又比较富裕等多种因素相关。如今,随着地域界限逐渐被打破,饮食的特色文化也很难再保持独有优势,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想吃什么都很容易吃得到。因此,作为历史形成的“食在广州”品牌,概念就只能是一种概念,其存在或消亡自有客观规律,无须人为再去寻找或建设外在性文化符号。

  保留原汁原味广州风味

  吴小姐(广告公司职员):广州食文化早已有目共睹,而且是以一种生活常态存在,也许保留原汁原味的广州饮食习惯和饮食模式,本身就是“食在广州”的真正内涵,也才能借此吸引外地游客,而不是商业包装或推销。一商业化,会不会传统饮食文化就变味了呢?

  作为民俗,让它自然存在

  李生(广州市公务员):广州的饮食文化经千百年积淀,已渗透到普通市民生活中,喝早茶、煲汤等都已是市民的日常习惯。所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俗,不需要再刻意地寻找某一特定标志性“符号”,让其自然存在,就已具备了向外辐射的魅力。

  赞

  美食品牌设施没跟上

  梁明珠(暨南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教授):“食在广州”在游客心目中已有了一定的名望,但这种名望并没能引起多少游客出游的兴趣,据调查,游客受广州“美食”的吸引而出游的仅为百分之一。广州现在的美食行业相当零散,与跟“美食”这一品牌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设施没跟上大有关系。尽管“食在广州”享有盛名,但要真正打出自己独特的品牌,必须从美食的硬件、载体、品种、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进行系统地挖掘和整理。

  建品牌店方便外来客

  黎先生(来自江西,中学教师):“食在广州”名声在外,我们外地游客一踏上广州就想尝尝羊城美味,但我发现广州的餐饮业经营多而分散,想找到合意的就像大海捞针,这往往让行色匆匆的外地客难以遂愿。但如果有典型的品牌工程或品牌店,就会方便多了。

  名店扩大饮食知名度

  邱志林(广州某外资企业员工):广东饮食是国内叫得上号的,比如“带翅膀的除了天上的飞机,带腿的除了地上的桌子,都能吃”等。但类似的大大咧咧的说法,如今看来已显得很不合时宜,这就需要重新对“食在广州”这一品牌进行包装,需要巩固或重新树立一些标志性名店名菜名餐饮场所,来扩大广州饮食的知名度。

  交锋B

  美食广场能代表“食在广州”?

  弹 要餐饮名店

  不要大型广场

  闫涛(广州资深美食专家):“食在广州”如何体现,还是应当由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优质饮食品牌来代言。广州至今没有一家上市餐饮企业,原先创出名牌的泮溪酒家、清平饭店、食王彪酒家、大同酒家等名店因改制或其他原因,要么门可罗雀,要么干脆倒闭。因此,目前,要想擦亮“食在广州”这块招牌,应该是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正确进行市场引导,培育广州餐饮名店的诞生,而不是不顾本土市民的日常需求,建大规模的集中展览式的大型广场,以作“食在广州”的外销标志性符号。那样,既劳民伤财,又无必要,很可能成为花架子,对本地餐饮企业的发展无利,对广州业已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也看不出有何影响。

  汤桂昌(广州某大型酒家集团董事长):“食在广州”只是一个抽象宽泛的饮食概念,要想推广这一饮食文化,不应该只靠一两个大型主题美食标志性的建筑来体现,而是必须与名菜名店相结合,必须由实实在在的餐饮经营企业来体现,比如在广州一吃海鲜就想到了东江,一吃烧鹅就想到了美京,一吃蛇就想到了水蛇村等等。

  赞 政府要引导

  形成美食街

  黎永泰(广州市旅游学校副校长):“食在广州”这一说法通俗地讲,就是什么地方都有得吃,什么时候都有得吃,钱多钱少都有得吃,什么东西都敢吃,什么东西都吃得有味道。但随着社会发展,这一品牌内涵应该重新梳理重新包装。在创品牌的过程中,应该大力依靠政府部门来组织宣传、并引导市场良性发展,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使“食在广州”变得实实在在,让人一听就知道哪里最能代表广州饮食特色。比如广州小吃非常有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小吃一条街,不是自然就有了广州饮食的品牌吗?

  马小姐(保险文员):粤菜不错,口感好、味道美,我觉得广州政府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创造条件,让已有一定美誉度、市场占有量的广东名菜名店(如粤菜、传统小吃、或者汤类等)集中起来向外地游客展示,找一两个点做专门的“美食旅游”,也不一定就没有市场。说不定既能传播美食之名,又能造福本地市民呢。

  专家视点

  推广“食在广州”需两条腿走路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导李非教授:要想真正把“食在广州”推广出去,推向世界,必须靠餐饮企业的市场自发性和政府正确引导相结合,相互补充,两条腿走路才行。

  具体来看,要让“食在广州”对外地游客变得真切方便,有两种可能:

  其一是餐饮企业本身要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能根据时代特点,做出自身的产品调整变革,比如中餐速食化,对传统饮食文化进行革新,去粗存精,以图跟国际餐饮巨头一争高下,在这一点上深圳的“面点王”做得不错;

  其二是政府要加大市场引导,服务市场,可以适时提供一定场地、交易平台或者政策优惠,让当地有名的餐饮企业扎堆,形成品牌规模,以便集中向外推介,或者创造条件让有能力的餐饮企业走出国门,将餐饮文化传播出去,这都是将“食在广州”品牌擦亮并宣传开来的好办法。

  当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具体什么菜式什么店最能代表广州特色,这些都应该交给市场去解决,如果由市场竞争中产生出来的餐饮名牌名店越多,“食在广州”无疑名声也会越大。

  记者调查

  食在广州巷陌间

  一提到广州饮食,大多数广州市民都能站在街上侃个七七八八。比如用料博而精,配料多而巧,味重清、鲜、爽、滑的粤菜,比如街街巷巷星罗棋布、风味各异的餐馆酒楼。

  19日傍晚,记者在小有名气的滨江路下渡新村“美食街”看到,短短不足数百米的街道两侧,挤满了饭店、酒吧、宾馆、酒楼。在这里,除了传统的粤菜,湘菜、川菜、东北菜等传统菜系外,海鲜、沙锅、烧烤、糖水、重庆火锅、沙县小吃、桂林米粉及日本料理等也都不难找到,而且价格也相当实惠。在座无虚席的“唐人佳”,老板称,下渡饮食餐馆生意都不错,一般从中午开始他们都得忙到凌晨两三点才打烊。

  其实,比下渡新村更繁华热闹更具广州特色的食肆,在广州还能数出一大把。比如以粤味小吃名点闻名的西濠二马路、广大路、清平路、龟岗路、洪德路等,云吞面、及第粥、炒田螺、炒河粉、生滚粥等各式品种的小吃应有尽有;另一些大的饮食名店,如陶陶居、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等更是妇孺尽知。近些年,西餐酒廊、日本料理、韩国菜、东南亚风味、中西快餐也在广州纷纷亮相。去年,广州社情民意中心曾对“食在广州”这一品牌进行民意测定,结果显示70%的市民认同这一说法。据市旅游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共有餐馆3万多家,数量居全国之冠,饮食业的年收入达到300多亿元,同样居全国首位。

  去年7月,广州正式向国家旅游局申办创“最佳餐饮旅游城市”。据广州市旅游局介绍,为“创佳”成功,相关部门提出力争一年内,完成“十个一工程”项目,包括兴建美食博览中心等。

  本版关注民生,欢迎点题。

  E-mail:ae336@21cn.com,传真:020-87373419。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杨晓红 实习生 陈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谭伟山 卢汉欣

  图:

  广州人“爱吃”全国闻名。图为一位老人正悠然自得大叹美食,他的身后,卫生部门正在检查小店的食品卫生。

  广州美食节上,美味的佳肴引得顾客垂涎三尺。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