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国心,贵州情——黄佩球先生在贵州的办学义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0:34 贵州日报

  前不久,香港的黄佩球老先生给他在贵州捐建的希望小学就读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内容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亲爱的孩子们:

  我是一个年届九十的民建会员,一直定居香港,与你们远隔万水千山。民建贵州省委让我有机会了解贵州的秀丽山水,令我仰慕难忘。但目睹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身处破烂危房,学习环境恶劣。血浓于水,感同身受,心情难以平复。我和老伴阮禄安商议,决心为祖国尽一点力,挤出部分养老金,帮助贫困地区建校,并提供助、奖学金。

  感谢地方领导和民建贵州省委对此工作的支援和协助。我们殷切期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振兴中华作贡献。孩子们,努力吧!

  黄佩球

  黄老先生是广东东莞人,幼年随父母定居香港,历经磨难,刻苦经营,成就了一份家业。但他时刻关注着祖国。建国前,在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先生的介绍下,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后,他热心回报祖国,从抗美援朝捐献开始,一直到人民大会堂香港厅的捐建,都留下了他的姓名。

  他与贵州素无瓜葛。但近几年来,已捐资近800万元,在贵州建了45所希望小学,并帮助2000多名困难儿童入学读书,和贵州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老先生与贵州的缘分,起于香港回归。1996年底,我在京参加民建中央全会。民建广东省委王尊祜副主委谈起该为回归作点有意义的事。后来议定动员香港会员捐资建希望小学一所。经争取,议定在贵州建,我表示一定建好。会后,他立即去港筹资。

  经选点,决定在平塘县建“民建粤港里中希望小学”。1997年元月奠基,1997年8月完工,并设为期五年的奖助学金。黄老先生是主要捐资人之一。因他年事已高,未能参加竣工典礼。

  1999年8月,黄老先生参加广东省人大组织的老代表赴黔考察团。闻讯,我去饭店看他,一方面真诚地邀请他去看看里中希望小学,但又担心他经受不起近三百多公里乡村公路的颠簸。他说:“你们搞得很好,这次时间很紧,我不去看了”。他边说边从文件夹中抽出一张纸递给我,说:“你看看”。

  这是一封某县呼吁社会各界援建四所小学的公开信。是怎么到他手里的,我并不知道。我也捉摸不透,他给我看这封信的用意。正迟疑间,他说:“你派人帮我去看看,这四所小学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如果已经新建了,就算了,否则,我出钱帮他们建。”我听了,当然十分高兴。但又担心这几所学校可能已经建了。于是,我向他介绍了贵州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表态一定选择四个较贫困的小学。他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年,四个学校按期竣工,他提出要亲自参加竣工典礼。我吃了一惊。因为,四个学校分散在册亨、平塘、荔波、黔西等县四个不同方向的边远民族贫困地区,走一遍,有三千多公里。那时,路况又差,九旬老人怎么受得了路途的劳累?我们劝告他,请他随便选一个(抽查的意思),他不同意。后来,我们陪同他从贵阳到册亨县干劲坡希望小学,路过望谟县、罗甸县,到平塘县的羊坊希望小学,再过独山到荔波县最东边的与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交界的大土希望小学。返贵阳后,休息两天,又去黔西县的落圈希望小学。历时19天,黄老先生风尘仆仆,虽然十分劳累,但他精神很好。

  他对建好的几个学校都很满意。地方政府不仅配套了资金,而且保证了质量。他说,早年我在内地也捐过希望小学,但钱都花到买车、修办公楼去了,没能如愿。这次看到你们在实实在在做事,放心了。他表示,今后要继续筹资再建希望小学,并全权委托民建省委为他办理。并且提出要在已建的这几座希望小学,设立为期六年的奖、助学金,(每校28000元,第一年3000元)帮助贫困儿童就学。他说,这四个学校,就像我的四个孩子,我将记挂他们。要我们每年将学校的工作总结、学生成绩和助、奖学金发放情况都寄给他。此后,每年春节,他都要我们统计希望小学的教师人数,并寄来贺岁钱,使老师们感动不已。

  2002年初,他的老伴阮禄安女士去世。阮女士长期瘫痪,在轮椅上过完了后半生。我们去电话慰问,他对我讲,他要将为她留的养老金所剩余的钱,继续为贫困地区建希望小学,以此来寄托他对老伴的哀思。后来经过我们筛选、推荐,他亲自审查、确定,又捐资200万元建了12所希望小学,并在每个学校设立2.5万元的助、奖学金。

  2003年、2004年,他又继续捐建希望小学。时至今日,他在贵州捐建的希望小学已有45所。捐资金额已达800余万元,受益学生1.6万多人,接受助、奖学金的学生11250人。最近,他重病在床,清醒时,他还是要儿女打电话给我们,“帮助他”再选建五个学校,以便在他有生之年在贵州建成五十所希望小学。

  2001年,我随团去香港考察时,曾专程去他家拜访,并代表受助者,向他表示感谢。正如他所说,在香港,他不算富翁。住在一般公寓里,家庭摆设与内地的中等家庭差不多。生活十分朴素、节俭。

  1999年秋,他在检查我们首批建的四个学校时,每到一处他都反复叮咛,吃,不要浪费,随便浪费一点,就相当于一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住,只要干净卫生就行。他一再嘱咐,吃饱、吃好就行,要尽量节俭。一个爱国老人的崇高境界,在各个方面流露出来,不断地教育着我们。

  作者:王录生 来源:贵州日报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