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后作家:我们不是明日黄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1:45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李瑛 张守刚

  80后作家指的是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作家群体。韩寒、郭敬明、春树、张悦然、易术、李傻傻、丁明……这是一串少年得志的闪亮名字。中学文化消费群体的膨胀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出版包装的流水作业迅速把他们推向市场,网络、报纸等媒体的热捧更把他们推向了风口浪尖,但韩寒近年的江郎才尽、郭敬明近日的“抄袭”事件不由让人对这个群体的实力和前景产生怀疑,现在喧嚣一时的80后作家会不会成为明日黄花?他们要想证明自己,还需要重量级的作品。

  关键词一:新概念

  日益衰老的名词?

  名词解释:

  新概念作文大赛,这项由《萌芽》杂志发起和主办的大赛,旨在鼓励更多的青少年用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进行独立创作。诸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大批目前被称为“偶像派”的八十年代作者,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来的。但是,在进行了数年之后,新概念大赛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褒贬不一,让“新概念”成为八十年代写手道路上不可错过的风景。

  作家自语:新概念是对我作品的玷污

  80后作家丁明:新概念作文大赛对高中生起的是一种误导作用。它提供了免试上大学的一个诱惑,但这些获奖作品离真正文学还是很遥远。当年我之所以拒绝参加新概念大赛,是因为我觉得即使获奖,也只是对我作品的一种玷污。

  专家话筒:新概念完成了历史使命

  知名出版人杨葵:新概念大赛是八十年代作者们走向大众出版的跳板。在某种程度上,新概念竖起了鼓励青少年写作的大旗。新概念发展至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应该有更新的东西出现来代替它。

  掷地有声:新概念表演性是很强的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学者黄发有:我自己也曾经做过新概念大赛的评委,感觉大赛和文学是两回事。作文的表演性很强的,华丽的语言、优美的文笔就容易受到关注,但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相反,好多好作品是朴实的。

  《萌芽》不可取代

  作家出版社编辑郭汉睿:在我所接触的八十年代写手里,他们绝大多数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在《萌芽》上发表的。《萌芽》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标志,目前还没有能取代它的。

  关键词二:商业炒作

  商业炒作=80年代写作?

  名词解释:

  八十年代这个概念出现,实际是从出版商那里首先产生的,然后被各大媒体引申至今。所以八十年代这个概念,首先是商业化的行为,而不是文学名词。八十年代发展到现在,除了让八十年代写手出书更便利、让这一概念更普及之外,大部分国内的写手都没有能够延续下去,让他们的作品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于是,商业炒作等同于八十年代写作的观点越发深入人心。

  作家自语:书卖得好不一定就是垃圾

  郭敬明:一个作品卖得好就是商业化,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一个作品卖得不好,就很有高度?我觉得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说一个作品畅销了,它就是垃圾,这个推论本身就是很可笑的。

  文学是孤独的精神游戏

  丁明:我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文学本质上是孤独的精神游戏,我不是把它当饭碗,我会用生命去写。

  专家话筒:炒作让更多人分一杯羹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黄集伟:其实八十年代这个名词确实就是一种低版本的概括办法,缺少创意。文学跟年龄没什么关系,八十年代的划分是让人用最简单的思路去分析复杂的现实,正是这个概念出现和推广,造成了市场前提的不规范和混乱,大家似乎都要赶上八十年代的那班车,游戏规则和创造性都不够,很多人都凑进来只为了分一杯羹。

  掷地有声:问题出在出版商身上

  人民文学出版社某编辑:有时候好概念也会被这种急功近利所破坏。这个问题主要在出版商身上。为什么很多作者昙花一现?为什么很多作品都是狗尾续貂?出版社在这其中进行的操作是大有问题的。

  关键词四:模仿写作

  学习?模仿?抄袭?

  名词解释:

  实际真正触及这样的热键,还是由郭敬明引出,去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袭风波沸沸扬扬了很长时间。时间已经过去,这件事也不了了之,最终的没有开庭审理也让所有人开始真正质疑原告的炒作嫌疑。然而,八十年代写作的模仿却确实显露出来,实际生活经验的缺失和阅读的广泛让他们很容易套用影响自己的言语和文字,八十年代———一个模仿的时代?

  作家自语:

  张悦然:海明威和林白对我的影响比较深。最近读鲍里斯·维昂的《岁月的泡沫》,我觉得他写得很棒,也许还要加上他。

  丁D明:我现在正处于创作的上升阶段,我不会成为明日黄花。我受博尔赫斯、布尔加科夫、约翰巴斯等人的影响比较大,我们这个年龄生活阅历有限,阅读和想象也就成为最大的创作资源。

  专家话筒:有些作品连模仿都不是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学者黄发有:有些作品连模仿都不是,根本看不下去。所谓80后是一种低龄化写作的关注,但并非写作年龄越小越好,很多写作只是面对中学生市场的一种消费品,根本没有文学价值,很多中学生把这批作家看作一个成功神话和文化偶像。

  掷地有声:关键是继续写下去

  作家、《海峡》杂志编辑吴晨骏:像韩寒和郭敬明这样的写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没有任何个人的创造性。相比而言,李傻傻、小饭就写得不错,春树的意识也相当敏锐,他们在写作上的早熟让我吃惊。他们已经不能称为少年作家,而应该称为最年轻的青年作家。他们其实不比一些年长的作家差。

  80后作家语录:

  我性格里叛逆的因子太多,所以我的文章从来都有攻击性。

  ———韩寒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我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认真写字的人。

  ———郭敬明

  我期冀着真正的自由,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工作,交我想交的朋友。

  ———春树

  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早熟。早熟的苹果好卖。

  ———蒋方舟

  女人要爱护自己。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的情欲,至少控制好你的子宫,这样才能让你减少伤害。

  ———辛唐米娜

  性是青春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我喜欢孔雀,它们让我觉得很有欲望,它们的叫喊声非常动听,大家都爱听。

  ———易术

  写小说会是我终生爱好,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当然还包括打游戏机。

  ———丁明

  请不要误会80后写作就是肤浅的、就是单一的、就是低俗的、就是孩子气的、就是商品化的。

  ———张佳玮

  刻意设置阅读障碍并非80年代后写手的主流,但是不保持精英姿态则又有堕落的危险。

  ———小饭

  关键词三:残酷青春

  为赋新词强说愁?

  名词解释:

  实际这个词语的出现首先是在春树的成名作《北京娃娃》的宣传语中,八十年代的作者们往往在自己的题材写作中,将周遭的环境复杂化,同时凸显青少年们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的艰辛,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生活的另类和边缘化。有人说这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八十年代的青春真是如此残酷?

  作家自语:

  张悦然:我觉得青春小说是以读者群的年龄界定的。如果非要定位,我更愿意把我的小说定位为成长小说。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悲剧故事?因为我觉得它们是特别美的。

  我现实生活充满阳光

  丁明:我的作品是忧郁的、晦涩的、阴暗的,但我在现实生活中充满阳光,也会踢足球、打游戏。

  专家话筒:80后还没进入研究视野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研究学者黄发有:80后现在还没有进入学术的研究视野,对它进行艺术评判还为时尚早,它还需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

  掷地有声:时代特色决定了写作取向

  某文化传播公司策划人:如今的青少年面临的压力比过去要大,身处社会中的角色也比较尴尬,所以他们的“残酷青春”并非一味矫情,并不是凭空臆造。但是,由于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所以作品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基本上还处于讲故事的阶段。

  李冯:

  写小说才是我的事业

  张艺谋精心打造的武侠巨片《十面埋伏》还未登陆上海,编剧李冯已经携同名小说抢先来沪。据称,该小说演绎了“现代眼光中的武侠世界”,以写实的风格展现了一个身份可疑的盲舞伎与两个捕头间的爱恨纠葛。

  李冯的双重生活

  现年30多岁的李冯,早年读的是化学专业,后转入南京大学中文系研习古典文学,毕业后在广西大学任教三年又辞职进京发展,写作并出版小说集若干。纯文学小说和影视剧本的创作已经成为李冯写作的两条主线,如何把握这样的双重生活,李冯坦率地说:“电影剧本和小说创作对我来说是两种东西,完全不相干。剧本写作是我的工作,甚至是一个集体的工作,受到别人的影响是很正常的,小说则是我的事业,我不会放弃,因为这是我所喜欢的,是自己愿意写、想写的东西。这两者并不会交叉冲突,更不会迫使我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新作是一个先行的故事

  “剧本的写作程序与小说创作完全不同,导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首先把握戏的主题,确定后才开始剧本写作。这是一个集体创作滚动完成的过程。提纲的明确经历了近两年,一些细节东西比如故事发生的朝代、人物所用的兵器、所穿的服饰则是到最后才一一确定下来。”

  “《十面埋伏》的小说是在剧本完成后开始写作的。”李冯如是说,“这的确是一个先行的故事。剧组拍摄电影时,我才开始根据剧本创作《十面埋伏》的小说版本,力图使故事更加丰满和完整。”小说抢在电影公映前上市,李冯表示这并非是为了和电影抢读者,而是为了配合制片方的宣传工作。

  不担心电影争夺读者

  每次写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李冯都要翻阅大量的史料以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十面埋伏》在风格上更加写实,故事在刘捕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回忆和忏悔中展开,并流畅发展。小说中的基本人物和情节与原创剧本完全一致,但其中包含了电影受片长限制而缺少的丰富情节和深度描写,加入了更多的心理刻画。当记者问及是否担心电影和他争夺读者,李冯显得很自信:“如果说电影给人的是视觉上的冲击,那么小说则能给人文字上的张力。比如武打场面,电影会设计不同的动作,而小说则会突出气氛和心理的悬念。两者是不同的表现手法,各有侧重。我并不担心电影和我争夺读者,相反,读者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对电影有更多的期待。”

  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与影视联姻是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大众的一条捷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张艺谋就没有李冯。成名后李冯依然平静,在他谦和的言语中似乎写电影出名的那个李冯和写小说的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便是视小说为事业的李冯。

  (丁丽洁)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