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景德镇为何评不上“中国瓷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09:50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讯今年10月,景德镇将迎来瓷都的“千年华诞”。然而,就在当地各界紧锣密鼓筹办纪念活动的时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本周《瞭望》杂志认为,千年瓷都的桂冠在千年镇庆前夕被人摘走,确实使景德镇人感到尴尬。但事出有因。陶瓷业的衰落值得景德镇人认真反思。

  “瓷老大”不屑做日用瓷

  一位在景德镇投资设厂的企业家认为,景德镇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的确拥有太多的优势,遗憾的是“优不成势”。目前,全市陶瓷业年产值约20亿元,仅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与佛山、潮州、德化等产瓷区每年过百亿元的产值相比,景德镇陶瓷产业所占比重不大,总量更小,与瓷都地位极不相称。

  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瓷局局长黄康明说,前些年,景德镇人参观外地瓷厂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种东西我们闭着眼也能做得出来”。报道说,由于这种“瓷老大”的观念,景德镇现有近5000家陶瓷企业,大部分以制造艺术瓷为主,不屑去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日用瓷。而艺术瓷的生产方式囿于作坊,难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其他产瓷区抓住更为实用、更能占据市场份额的日用瓷和建筑瓷,在现代工业化中迅速做大,后来居上。

  据中国陶瓷研究所研究人员分析,景德镇陶瓷业至少丧失过三次发展良机:

  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景德镇投资2000多万元生产了当时在国内独领风骚的“三角牌”建筑用瓷,但当地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建筑用瓷生产只是昙花一现。后来,佛山等新兴产瓷区很快占领了数以百亿计的建筑用瓷市场。

  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国家投入4.6亿多元用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技术改造,但巨额资金却被当作“胡椒面”撒给了全市大小几十家经营不善的企业,技术和体制都没有得到实质性改造。到1996年,全市32家国有陶瓷企业有30家停产或半停产,累计亏损超出4亿元,近3万名陶瓷工人下岗。

  第三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景德镇对国有陶瓷企业进行改制,但改革停留在减轻政府压力、保留职工就业的表面层次,企业没有得到“武装”,也没有“轻装”,分散生产、分散经营的状况没有改变,在国内各产瓷区快速发展的同时,景德镇却一直处于徘徊状态,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

  瓷都评选者的初衷

  仅在1620年至1657年之间,景德镇就有约300万件瓷器运往欧洲。但如今,景德镇陶瓷年出口额约2000多万美元,还不如国内其他产瓷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瓷区的评选,推出一些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区域和品牌,以此推动整个陶瓷行业的发展。”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瓷都”评选活动的评委、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工作人员黄芯红如此概括瓷都评选活动的初衷。

  在黄芯红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瓷区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很有历史、原本很好的瓷区现在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甚至举步维艰。而一些新兴的地方现在却发展得相当快,比如福建的德化、广东的潮州等。潮州被评为“中国瓷都”之后,全国陶瓷行业掀起了“学潮州、赶潮州”的热潮,许多地方,包括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带队去潮州考察。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指出,“获荣誉称号的特色区域不搞终身制,该协会已初步决定3年复评一次。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景德镇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这些都为景德镇重振雄风打下了基础。(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