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屯昌:有钱建庙 无钱建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10:17 新华网

  新华网海口7月2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张传宣、陈江)海南省屯昌县城郊有个大洞村。村前面50米之内竟有4座庙宇祠堂,一座比一座新。其中最新的是今年初刚建好的东水公庙。与新庙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周围破旧的农村、穷困的农民,还有正在危险的校舍里朗朗读书的小学生。

  “东水公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用大理石雕刻的“芳名录”,专门表彰捐献建庙的“功臣”。一批党政官员的名字竟然十分醒目地排在最前面,连学历、官衔、职称都写得明明白白。大有炫耀当代、流芳百世之意。

  干部建庙热情高 群众疾苦放一边

  记者依次看了4个庙宇祠堂:一座是保佑学子中举成名的文昌帝君庙;两座分别是周、何家的祖祠;而新建成的东水公庙则供着“东水岗主元皇大帝”。

  东水公庙拥有一个大庭院,前厅后殿。走进庙内前大厅,记者发现两面墙壁用大理石制成的“芳名录”上刻满了名字,其中捐款600元以上的39人都是头面人物,还作了特别介绍,例如:郑兴美,正处级干部,担任过屯昌县副县长、海口市工业局副局长、农林局副局长等职,捐款3500元;徐光麟,大队党支部书记,捐款2010元,东水公庙筹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郑贤明,武警边防大队助理,上尉,捐款2000元;陈万成,海口国税局龙华分局副科长,捐款1500元;周光芳,屯昌县人事劳动保障局主任科员,捐款1300元;柯宗杰,屯昌县粮食局股长,捐款1300元;黄日和,屯昌县粮食局股长,捐款1100元;胡绍清,副处级,屯昌县纪委副书记,捐款1000元;黄日升,正科级,屯昌县工商联主席,捐款1000元;……捐款总共11万多元,建成后还剩余7000多元。

  庙前还新建一口很大的井,旁边写着“农村饮水工程——国债项目”。有钱建庙,却用国债打井,难道神灵也要扶贫?!

  更荒唐的,该村的大洞小学教室和学生宿舍是危房,竟无人关心。记者从学前班到三年级教室挨个察看,天花板烂得像地图,墙体开裂,危机四伏。记者问学生:“下雨漏不漏?”学生们异口同声:“漏!”“那怎么办呢?”“学校放假!”孩子们又齐声回答。

  家给农民“减负” 封建迷信却在“加负”

  记者走访农户时,发现他们的房屋大部分破旧不堪,有的门上还留有“文革”时期书写的痕迹。

  记者问一位农民:“你们那么贫困,为何还要花那么多钱大建庙宇祠堂?”

  “那还不是一些人当了大官、发了大财,就想借此炫耀一下吗?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有头脸的人物带头,哪个普通百姓能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另一位中年农民气愤地说:“他们叫我捐款我坚决反对!我家穷得叮当响,老婆都跑了!我想种几十亩橡胶发展经济,地都整好了,就是没钱买橡胶种苗。这些当官的不去关心群众的疾苦,却热衷于搞封建迷信,沽名钓誉。他们不但自己当官发财,还希望神灵保佑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当大官发大财!”

  但也有少数农民说:“建庙祠是敬祖积德、留芳百世的事,大家自愿出钱也是应该的。而打井、建学校是政府的事,上级政府不是宣布减轻农民负担了吗!”可见,对群众的引导仍是个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类似大洞村大造庙宇祠堂现象,近年在海南省愈演愈烈。许多乡村还相互攀比,耗费巨资为供奉、祭祀先祖集资修建的“公庙”,一座比一座高档气派,少则耗资数千上万元,多的达数万元、几十万元。

  建“公庙”过“公期”是海南一些农村“祭祀先祖、缅怀先辈”的传统习俗。解放后,被作为封建迷信破除了。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作法又开始出现。各地群众反映,以前修建“公庙”还能量力而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今大多是按人头摊派,没钱的也要举债交纳,弄得村民叫苦不迭。“公期”以前一般只在农历正月进行,而现在每年要搞三四次,并且族姓之间相互攀比,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以前办酒席请客一般只办几席,现在是动辄几十席、上百席;活动也由一两天延长达六七天。

  领导干部该带什么样的头?

  海南省农民人均收入至今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沿海地区更是处于“特困区”的状态。因此,当地党政领导放任自流,甚至带头捐款筹建庙祠等现象,广大农民极为不满。在本来就不富裕的乡村,人们为了应付修建“公庙”和举行“公期”活动,只好把一年辛劳的少许积蓄、供孩子上学的学费甚至买种子、化肥的钱拿出来。不少乡村出现了种种怪现象:“公庙”建得富丽堂皇,学生上学没有课堂;“公期”费用摊派不断,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封建迷信大讲排场、奢侈浪费,农民生活依然贫困、致富无方。

  海南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定要求真务实,绝不允许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要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破除封建迷信,捐钱捐物多搞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海南农村教育还非常落后,辍学现象普遍。建议在农村成立“奖学金”基金会,募集赞助款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帮助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只有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此稿有图片)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