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损钱政府失信 大西北热盼退耕还林“软着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13:43 新华网 |
记者不久前在陕西、甘肃和宁夏部分市县调查发现,今年国家大幅调减退耕指标后,各地超前发动的退耕还林工程普遍成了难以兑现的“黑户工程”,“政府拿不起,群众放不下”,由此在当地农村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基层干部和群众强烈呼吁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退耕没还林 生活有困难 记者翻山越岭来到甘肃省通渭县南部徐川乡一处退耕区,放眼望去,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片既没有栽上树也没有种上草的退耕农田,虽然有些反坡梯田和鱼鳞坑已经被重新回填平整,但是同样没有播种任何苗木,阵阵山风刮过,卷起漫天的尘土。“退耕还林把农民的心都退乱了!”农民孟元成黯然神伤。他家6口人的21亩田,正好处在县上规划的连片退耕还林区,去年秋天全部退耕整地。前些天,村里突然通知说没有指标。他无助地说:“当初只顾着退耕整地没有犁地保墒,现在地干得啥也种不进去。真不知道到了秋后全家人吃啥?”徐川乡党委书记南少明告诉记者,全乡去年底共安排退耕整地1万亩,而今年能够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的指标仅仅只有3000亩,超计划7000亩,涉及897户农民,有些农民家里的农田基本都退完了,部分农户为雇人整地甚至卖掉了家里的牲口。南少明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好多家庭退耕不成农时也耽误了,今年吃粮都成了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退耕农民“还林没有指标,种粮误了农时,生活难有着落”的问题,在陕甘宁等生态脆弱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甘肃和宁夏尤为突出。今年,国家给甘肃和宁夏下达的退耕地造林指标分别是45万亩和50万亩。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两省区各有329万亩、118万亩退耕地造林面积无法享受国家政策。而事实上,基层完成的面积远远不止这个数。 为何会出现“黑户工程” 各地干部普遍反映:今年国家的退耕还林计划迟迟下不来,地方政府往往抱有“宁多勿少”的心态。再说,我们这地方的气候条件要求提前整地造林。 陕甘宁退耕还林重点区域大多春季干旱少雨,秋季雨水相对较多,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基层政府基本采取上年秋季整地保墒,来年春季植树造林的办法。实事求是地讲,这的确是当地干部群众多年探索出来的一条经验,也符合国家“以粮换生态”的实际需要。“国家退耕还林条例明确规定,下年的退耕还林计划必须在当年10月下达到市县,而今年国家计划直到4月才到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局局长魏旭升介绍说。 这些只是客观原因,分析其主观原因,却是地方政府改善生态心切,且普遍存有“谁占先机谁便宜”的心态。近年安排退耕还林时存在急功冒进、层层加码,省里超国家计划,市里超省里计划,县里又超市里计划,没想到今年国家又大幅调减指标,使矛盾更加突出。比如宁夏就曾经明确提出“8年任务3年完成”的口号。 “群众把钱损失了,政府把信誉丢了” 退耕的农田拿不到国家钱粮补助指标,农民纷纷迁怒于当初动员他们退耕的基层干部,此前陕甘宁地区基层都发生了多起集体上访事件。而面对农民的委屈和愤怒,基层干部摇头说:“群众把钱损失了,政府把信誉丢了。” 宁夏海原县去年下达给郑旗乡的预整地计划是1.1万亩,但是今年这个乡没有分到一亩地的国家退耕指标,目前这些整修过的坡耕地全部荒着。乡党委书记丁成贵说:“整了地的群众听到没有指标后,情绪非常激动。我们反复动员他们尽快复耕生产,可是很少有人能理解。”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有干部对记者反映,每逢到村里安排工作,就会有村民围上来指责,以至于县里干部不敢下乡,乡里干部不敢进村,村里干部不敢回家,个别村子的干部干脆集体辞职。 退耕“白条”难兑现,为防止“退耕风波”引发社会不稳定,宁夏计划自筹资金对超退面积给予每亩地20元的补助,并将今年50万亩国家指标的粮食分解均摊给168万亩退耕地,以期逐年兑现、滚动消化。延安市决定由地方财政出钱给没有指标的30万亩退耕林地补助种苗费,先“稳住”已经造起的林,再等待国家指标。甘肃省定西市等地则普遍采取地方财政适当补贴的办法,动员分不到指标的农民复耕没有栽下树的退耕地,栽了树的尽可能在林间种粮。 但是这些花样不同的“变通”办法,似乎很难抚慰农民的心。宁夏彭阳县草庙乡周庄村超计划退耕户王自礼直言不讳地说:“以前退一亩地吃100公斤粮,如果现在吃不上粮或吃不够粮,我也只好把树拔了重新种粮。”为了完成乡上安排的任务,他家5口人从去年底一直干到今年3月,总共退耕造林35亩。而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和白银市会宁县,部分超计划退耕户为了保证自己的口粮,已经把刚刚栽上树的地全部复耕了。 再造秀美山川,亟须政策“软着陆” 全国县一级享受钱粮补助面积最多的陕北吴旗,1999年将155万亩坡地一次性退耕,加上5年来坚持封山禁牧,如今放眼望去一片墨绿。而旁边的定边县,却是一片光山秃岭。吴旗县退耕办主任吴宗凯介绍说:“4年前,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只有13%,现在已增至46%。”他认为,退耕还林的效果毋庸置疑,广大农民的热情应该得到呵护。会宁县是甘肃省生态最恶劣的县之一,全县965万亩耕地中有600万亩坡地需要退耕,但是直到去年才完成退耕面积32.4万亩。县林业局局长周雅昭说,如果今后退耕还林指标一直减少下去,县里的规划10年退耕还林10万亩的计划就很难完成,生态改善也无从谈及。陕甘宁三省区干部怀着同样的想法。西吉县林业局副局长穆卫国说,压缩退耕还林指标是必要的,但不能搞一刀切,对西北这样生态极度脆弱的重点区域,应当予以倾斜。这次超计划退耕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遗留的矛盾和问题,政府的公信力必将受到严重损害,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延安市山川秀美办主任张翼建议,今后,国家可以给予低于目前退耕造林标准的补贴,鼓励更多的农民继续大面积退耕,只是不再单纯依靠人工植树造林,而是采取封育为主、人工辅助的生态建设方式。好多地方农民耕种的坡地只要全部退耕,有适当的降雨量,即使不造林经过三五年植被也会恢复。陕西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范民康认为,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年年验收兑现,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由此形成的高额运行成本完全可以降低。农民先在退耕地里造林,等三两年成林后,国家可以分批次或一次性验收并给予造林补贴,这样既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也更符合政府花钱换生态的实际。(记者/姜雪城陈钢朱国亮)(来源:《半月谈》/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