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谢师宴”让我喜忧参半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5日22:55 红网 |
“谢师宴”是旧话题,却不失新意。据新华社济南7月12日电:随着高考、中考成绩的公布,不少学生因成绩喜人或金榜题名,纷纷举办“谢师宴”“庆功宴”以答谢恩师。为端正教育行风,近日,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发出禁令,禁止老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谢师吃请活动。严禁“谢师宴”,在下还是首闻。 “谢师宴”不是潍坊特有,而是各地共有。作为一种普遍现象,该提倡还是反对?成因何在?何以应对?诸如此类老掉了牙的话题,主流答案恐怕连三岁孩童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确乎已无再咀嚼反刍必要,不说也罢。倒是在媒体年复一年针贬诟病之后,“谢师宴”非但未有所收敛,更遑论遁形绝迹,各地“谢师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不少地方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一言以蔽之,“谢师宴”不是新闻,年年岁岁“宴”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才是新闻。 我一向认为,“谢师宴”繁盛不衰,从社会层面看,是属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类的世象;从经济层面看,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结果;从法律层面看,是公民行使合法自由的产物;从道德层面看,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传统道德式微、现代道德缺位的结局;从对策层面看出,是态度暧昧、明反暗纵、有言无行使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回过头来看潍坊遏制“谢师宴”的做法着实不无新意,令人欣喜。 潍坊之“新”新就新在,“谢师宴”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变“有人说无人管”为“有人说有人管”,可谓绝无仅有,难能可贵,此其一;其二,将“谢师宴”上升到行业作风高度,堪称树靶立标、有的放矢。潍坊市教育局在《关于重申禁止“谢师宴”规定的通知》中指出,学生及家长向老师表达感谢之情可以理解,但藉此搞谢师吃请,与教师职业形象不符,是教育行业内的一种不正之风,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制止;其三,用行政手段叫停喝止“谢师宴”,将应对措施、倡导主张具体化。通知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师德意识,坚决拒绝“谢师宴”“庆功宴”等需学生家长和学校出钱、出物的庸俗活动,树立健康文明的师生关系;其四,动真碰硬,善始善终,有禁令有督查有责任有追究。据悉,今年是潍坊市教育局连续第二年发出禁令,该局将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随机督查,并设立举报热线电话,对顶风违纪、我行我素者,予以公开曝光,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面对污染空气、挥之不去的“谢师宴”,当各地还在滔滔不绝“讨论”、喋喋不休“反对”、夸夸其谈“倡导”甚至暧暧昧昧“沉默”之际,潍坊已是第二年对“谢师宴”发出禁令,“新”的背后,折射的是潍坊遏制“谢师宴”取信于民的诚信、动真碰硬的决心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潍坊严禁“谢师宴”效果如何,报道语焉不详,我无从得知。但说潍坊遏制“谢师宴”着子新、力度大,绝不等于说一纸禁令是根治“谢师宴”的灵丹妙药和治本之策。“谢师宴”作为当今人际关系价值化、“礼尚往来”铜臭化社会潜规则在师生关系上的作用和具化,一纸禁令充其量只是治标而非治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界定督查追究十分困难。事实上,除了饭庄酒肆徕客招摇的幌子,是没人会弱智地张扬炫耀“谢师宴”的。何为“谢师宴”?何非“谢师宴”?谁能说得清道得明。何时“谢师宴”?何地“谢师宴”?恐怕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退一步说,即便禁了明处易显的“谢师宴”,暗外难现抑或以钱物代宴的变相“谢师宴”,又能奈它几何?物质形态的“谢师宴”禁止了,精神层面的“谢师”情结又焉能割舍?潍坊禁了,他地照“谢”不误又有何用?是故我的观点是,一地一纸禁止“谢师宴”既不可能一禁了之,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这正是我欣喜之余的担忧,但愿是杞人忧天。(稿源:红网)(作者:陈庆贵)(编辑:韩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