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筑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观察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4: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常修泽

  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本着创新的精神,寻求并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产权制度的结合,构筑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基础。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其内容相当丰富,这里仅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加以分析。

  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不仅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且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形式。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具有强烈的反混合特征,表现为:一是单一性。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被视为与公有制经济格格不入的“异己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中产生了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GDP占整个GDP总量的1/3,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占整个GDP总量的2/3。二是封闭性。把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看成封闭系统,排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相互渗透,更谈不到相互融合。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开始出现,但这种格局还不是一种“胶体式”的混合格局,而是“板块式”的离散格局。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结构方面,这种封闭性表现得更为严重,国有股“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占”的局面仍较普遍。三是凝滞性。单一性和封闭性导致产权流动和交易僵滞,这在国有产权体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近年来各地建立了若干产权交易市场,但严格地说,现代产权交易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产权难以优化配置。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第一,混合所有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新形势,完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这种新型经济体制的产权基础,既不是单一公有制,也不是单一私有制,而是将公有成分和非公有成分“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的混合所有制。这种统一,不是外在的统一,而是内在的统一。这种融合,不仅在社会层面,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在企业层面。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颖之处。第二,混合所有制是协调社会和企业内部多种利益关系的产权组织形式。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和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课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要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吸纳不同的利益主体———不是产权模糊的吸纳,而是产权清晰的吸纳;不是彼此隔绝的共存,而是彼此渗透的共生———从而融合成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这种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利益共同体,对于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混合所有制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财产组织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打破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或“一股独占”的格局,真正建立产权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法人化的企业制度。随着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从中会产生公有制的新的组织形式。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在社会层面,用统一而不是对立的观点和政策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统合起来。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这里的“统一”就蕴含着“混合”的思想。具体来说:(1)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依存和补充;(2)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竞争和促进,在竞争中使二者互动、双赢;(3)要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和交融。当前,我国开始出现的民营资本、外商资本参与国有资本置换,以及在国有企业中实行职工持股、管理层收购、期股期权等,都是渗透和融合的新形式,这些实践将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二,在国有经济层面,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现在国有经济的比重依然偏高,应当加快国有资产置换和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要特别强调“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实施资产重组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的突破点。第三,在微观层面,打破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格局,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就整个社会的企业产权结构而言,将会出现“四多四少”:混合所有制企业多,国有独资企业极少;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没有国有资本投入的企业多,有国有资本投入的企业少;在有国有资本投入的企业中,国有资本参股的企业多,控股的企业少;在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中,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企业多,绝对控股的企业少。除了极少数国有或私人独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应采取股份制形式。

  积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是经济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问题。如何实现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产权制度的有机结合,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就要求把现代产权制度结合到基本经济制度中去,从而使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都能按照现代产权制度来运作,包括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运营和产权保护。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就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这样做,不是削弱或否定基本经济制度,而是有利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按照这样一种改革思路,不仅企业的财产关系将明晰化,而且整个社会的财产关系也将出现明晰化趋势;不仅公有财产权将得到保护,而且私有财产权也将得到保护;不仅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而且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这里需要指出,现代产权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层次,而且包括国家、居民和非法人企业等多个层次。从国家层面来说,它涉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十六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要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企分开,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居民层面来说,目前城镇居民住房八成以上已为私有财产,农村居民的住房基本上为私人所有;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达10多万亿元。此外,居民还拥有大量的股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因此,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自然应把国家、居民以及非法人企业等层次的产权包括在内。

  当然,企业产权制度是现代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一阶段,应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使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型”向“制度创新型”推进,在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上寻求突破。(1)极少数涉及国家核心安全的企业,可以实行国有独资,但也要使之“外圆内方”,基本上能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2)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重要领域和关键部门(包括垄断性行业)的企业可以改制为国家或国有企业法人控股的股份公司,但要打破控股的僵化模式,可以是绝对控股,也可以是相对控股,甚至采用“金股”(一股)制。就多数控股公司来说,要由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3)一般的大中型企业应建立非国家控股的产权主体多元化制度。各类产权主体(包括国有企业法人、其他法人)均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但政府不应采取财政直接拨款方式向此类企业投资。(4)数量众多的国有中小企业应按照市场规则推进财产所有权变革,通过向民资、外资、企业内经营者和职工吸收股本等办法,实现产权置换和优化重组。在置换和重组中,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蓬勃发展。应该明确,企业只是一种财产组织形式,企业本身并没有自己的资本,它所容纳的是投资者的资本,我们应该透过企业外壳,看到其资本内核。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于企业,我们更应该关注资本,尤其是对国有经济而言,要淡化“国有企业”观念,强化“国有资本”观念。

  切实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微观经济基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300万家,注册资金3.5万亿元。全国个体工商户2300万户,从业者4600万人。加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约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三成,创造的增加值约占整个GDP的1/3。现在,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使这一微观经济基础进一步得到强化,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应牢固树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念,并且“必须毫不动摇”。第二,在政策上,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清除各种歧视性规定,使其在诸如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以及进出口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应尽快制定市场准入的标准和操作办法,以便有所遵循。第三,在法律上,应尽快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具体法律制度,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26日 第九版)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