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圈地热有违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5:2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蒋家平 同几年前各地大建开发区的现象如出一辙,如今大学城的建设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有50多个,争先恐后做“大”文章。针对这种现象,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接受采访时呼吁:“高校发展既不能盲目膨胀,也不能千篇一律,关键在于内涵的优化,办出个性特色,才能共同营造出良性发展的高等教育‘生态圈’。以创办一流大学为己任的名校,更不应该为这种‘圈地热’推波助澜。” 一流大学的办学行为对高等教育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朱校长认为,既要遵循共同的办学规律和原则,又要具有多样性,根据自身定位,各辟蹊径。现在高等教育界有一种贪大求全的不好风气,理工科大学要办文科,文科性大学又要办理科,似乎只有办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才能成为一流;内涵扩充了,外延就要随之扩大,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原先的校园不堪重负,于是圈地建大学城,动辄几千亩地,似乎数量和规模的迅猛发展,就是一流。这是对一流大学的误解。 “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朱校长早年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工作过,他说,那里高层建筑也有,可更多的是陈旧的低层房子,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的声誉。牛津和剑桥并不是没钱,而是把绝大部分钱花在提高教师和员工的素质和待遇上了,真正是以人为本。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这些年发展很快,学校的大动作,不是征地盖大楼,而是全球范围内聘请大师,它的校长是华裔科学家杨祖佑先生。有一次,他们看中了日本一位搞发光二极管的著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的工作使光能转换达到80%—90%,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因为日本的基础理论研究氛围不太好,有点想去欧美发展。杨校长亲自出马做他的工作。这位教授提出实验室整体搬迁和购买200万美元设备的要求。因为加州大学是公立院校,没有预算的经费要求是难以通过的,所以杨校长又费尽口舌,向企业家募捐,最终满足了他的条件。这位教授来到圣巴巴拉后,国际上的发光二极管研究的中心就转移到这里,高水平的师资和学生也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 “国际一流大学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充规模上的,而是以人为本,想方设法吸引一流人才,尤其是顶尖的一流人才,就像一面旗帜,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学校的层次和实力自然就能快速提升。”朱校长感慨地说,令人困惑的是,近年来国家勒紧裤腰带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可一些学校钱多了,就忙着去圈地、盖大楼,或者新办自身空白的专业,一个劲地往大而全的路子上走,这其实等于把大量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弱项上,重复建设了可能别的高校已经比较成熟的专业。 朱校长呼吁,大学校长一定要冷静思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应该盲目跟风,违背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国家把很多的钱投入到高等教育上,一些学校没有把它花在刀刃上,而是用在圈地、盖楼、铺草皮上了,用在搞重复建设上了,实在是不应该。如果从扩大受教育面的角度讲,国家应该兴办越来越多的社区学院,而不是让现有的大学无限膨胀。 “一流大学尤其应该带好这个头。”朱校长说:“不能受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的误导,偏离高等教育自身建设发展的规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7月26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