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跟鞋(服饰与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华梅 再见到大街小巷走来走去的“高跟鞋”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记得八十年代时看很多女性穿着高跟鞋不会走路,头和肩有些向前探,两膝不敢伸直,那种姿势有些像跋山涉水似的。说的不好听,有些像鬼子进村。尤其是流行小细跟时,胖妇女穿着这样的高跟鞋,怀里再抱着个孩子,看那两小跟真是力不胜任。后来在报刊上常读到医学界人士的文章,说高跟鞋怎么怎么不好,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云云。 我喜欢高跟鞋,穿的鞋跟的高度从三四厘米到六七厘米。习惯了,穿平跟鞋去旅游,走上一段路竟会使脚面和小腿肌肉疼上好多天。 说实在话,尽管有这许多视觉联想和实际感受,但几十年来还是没有真正感悟高跟鞋。 今夏流行的鞋式呈多元化,既有尖头的,也有圆头的;既有高跟的,也有平跟的,而且据说圆头平跟的大有取代尖头高跟之势。于是,我的学生们纷纷穿上了平跟鞋。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看出鞋跟的重要,或说感悟到高跟鞋的高明所在———它给30岁以上的职业女性带来了风采。 西方高跟鞋的缘起或许是为了不让裙边沾浸雨水或泥水,有确切资料表明500年前就有了软木高跟鞋。土耳其妇女所穿的“超平”就像袖珍高跷,足有20厘米,木制,里面的衬垫是祖母绿和银丝。一根根皮带像凉鞋鞋带一样从周围把脚缚住。16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到处都是“会走路的五朔节花柱”(当年游客语,选自《世界鞋史》)。很快,这种时髦传到法国和英国,“超平”高到了近46厘米(18英寸)。所谓“超平”,是指这种鞋跟是前后一样高,样子很像前些年流行的松糕鞋。高跟鞋真正火爆起来,是因为意大利一位鞋子设计师的独出心裁,将脚后部抬高,而前脚掌着地,当时被人们称为“桥鞋”(鞋底拱形)或“Chaussureacric”(鞋子发出的声音)。 如果从X光上看,人的脚部骨骼因为穿高跟鞋和平跟鞋而不同,你就真的不敢穿高跟鞋了。可是,回到生活中来,正确地保持穿高跟鞋的身姿,挺胸收腹,昂首伸直腿,那姿态确实很美。别管舒服不舒服,人的高雅气质实在是增了几分。如果姿势不正确,那穿多讲究的高跟鞋也白搭。 穿高跟鞋能使女性的身材曲线完美地表现出来,你不能不佩服设计者的创意。放到大文化背景下,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人在社会美面前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健康,这也是事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7月26日 第七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