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不搞“一刀切” 国家将出台改革指导意见,地方可以采取不同方式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8:50 南方日报 |
北京消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关方面透露,近年来各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收到一定成效,国家将在此基础上出台改革指导意见,但总体上会尊重地方的实际情况,将不会搞“一刀切”。 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湖北、江西、黑龙江、辽宁等14个省(区、市)以及国家审计署、国家宗教局等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出版总署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实施了班车改革。从各地情况看,改革多数是从乡镇一级搞起,个别地方在市、县直属部门进行了改革。深圳、佛山、威海等市已制定了改革方案,准备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湖北和吉林两省还对离退休干部的公务用车进行了改革试点。 公车制度存在四大问题 有权威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群众反映,在公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四是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 各地车改有三种方式 该人士指出,经过几年实践,各地公车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改革中采取的主要做法有: 取消公务用车,发放交通费用补贴。补贴发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现金形式发给公务人员,自行支配,超支不补,节余归己;二是费用由单位集中管理,个人在限额内凭票报销费用,超支不补,节余转入下年度使用或按一定比例奖励个人;三是发放部分现金,其余部分由单位集中调剂使用。 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组建公车出租公司,按企业模式运营管理,向公务人员按职务、级别和工作需要发放公车券,超额自负。 保留各单位现有公务车,但车辆报废后不再换购新车,逐步取消公务用车。由政府引导,成立专门的出租汽车公司,保障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需要。 专家认为,公车制度改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标志着我国公务消费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以往不为纳税人能够直接监督的公务消费活动,正逐渐走到“阳光下”。 相关报道 湖南衡南财政吃紧却不停换车 无钱发工资有钱买好车 长沙消息 湖南省衡南县是个财政穷县,历年来财政累计负债高达7亿元。一些教师工资只发70%,就连县乡公路改造、乡村扶贫等都得从干部工资中扣钱来补“窟窿”。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不少干部近年来却争先恐后地坐上了崭新的广州本田、帕萨特等中高档轿车。据统计,2003年衡南县就花费近500万元为“公车消费”买单。 2003年一年,包括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等购车在内,衡南县共审批新购公务车36台,总金额约490万元。 与花大把的钱购置公务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里干部、教师多年连续不断地被不合理扣薪。 在衡南县财政局工资统发中心,有这样一笔明细账:近年来,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教师都要被扣缴扶贫资金、老干部扶助金以及县乡公路改造资金,三项每人每年分别为24元、20元、150元。 乡镇教师多年来工资也不能全额发放,只发职务工资、工龄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等项,一个中学中级教师实发月工资往往不过七百来元。而一辆中高档轿车的价格相当于二三十个中学教师一年的收入。难怪衡南县有群众对“公车消费热”发出了这样的抱怨:“无钱发工资,有钱买好车!”新华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