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戏台诉说如戏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8:54 南方日报

  珠三角民间采风

  “因为我们村有一古戏台,所以我7岁的时候就喜欢上看大戏,最爱看花旦和文武生唱戏。每次村里请了戏班,我一定是早早到戏台占最前面的位子。”博罗县罗阳镇天上园村76岁的柯继珍老人站在村里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戏台前,感慨地回忆起年轻时看戏的经历。

  坐落在上园村小学内的古戏台,整个建筑悬山屋顶,灰沙瓦面,当地人都习惯称它为“戏棚”。据历史记载,该戏台是清代雍正年间建筑,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是该县惟一保留下来的古戏台。1985年,该戏台还被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的戏台流传着美丽的传说。古戏台附近有一个形似鹅篼(盛食物的容器)的地形,传说此地常常有仙鹅烦躁地叫唤,只有敲锣打鼓才肯安静下来。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仙鹅护佑,人们便建起了古戏台,经常上演杂戏。柯老人告诉我们:“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当有被当地人称为仙鹅的白鹭飞进村来,不断叫唤,就是仙鹅显灵,要请戏班来唱戏了。”他说,以前每年春节过后几天,农田开耕前,或者是快到八月十五时,就会有白鹭鸣叫,村里人听到后就上省城、县城去请戏班子来唱大戏了。

  柯老人自豪地说,他们村子里解放前曾自发成立了一个叫竹秋社的班子,专门负责在古戏台办戏会。社员们每年把村民自愿捐出的谷子收集起来,用肩挑着去城里请戏班子来表演。“那时候要用一百多担谷子才能在省城请到一个粤剧班子呢。”他说,戏班子走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还要帮他们把戏服、锣鼓等道具抬到下一个演出地点。有一回,他和同村的一个小伙子负责把戏班子的戏服、乐器抬到邻镇,整个木箱子差不多有一百多公斤重,徒步走到20多公里外的邻镇,来回花了整整一天。

  上个世纪80年代,古戏台因为年久失修,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村里也很少再请戏班来唱大戏了。但是村民们仍然把古戏台当作村里的宝贵财产加以爱护,使其保留了较好的原貌。柯老人不时还会走近戏台,细细回味当年戏班子在台上表演的热闹场面。他说,现在最盼望能把古戏台修好,再到省城请一回粤剧团来给村民们唱大戏。

  长虹 东方 宝齐 晓敏

  图:

  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戏台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长虹 东方 宝齐 晓敏 摄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