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冼基街将恢复清末民初风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9:35 信息时报
冼基街保留的旧更楼,相当于现代的保安亭。本报记者庄小龙摄

  本报讯(记者成小珍通讯员王峥谭绍娜)记者昨日从荔湾区文物管理所获悉,该区就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4处近现代旧址,近日上报广州市文化局,申请定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旧址包括孙中山东西药局、《救亡日报》社、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广州儿童剧团等,其中岭南街冼基街区因保留了更楼、大量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已申请挂牌市一级文物保护街区。

  冼基街计划进行整饰

  冼基街长近500米,却分布了孙中山东西药局遗址、更楼、西关大屋、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荔湾区已将其上报市文化局,申请市文物保护街区。荔湾区已初步计划对其街立面建筑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饰。

  更楼:楼门“居安”清晰可见

  更楼在以前的老广州并不少见,但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冼基西却仍留有一处旧更楼。记者在现场看到,更楼骑跨在两楼之间,面积仅十几平方米,拱形楼门正中写着“居安”两个大字。该更楼的外观保存比较完整,但里面的结构、功能已改变,目前已是居民住宅。

  药局:孙中山施医赠药处

  孙中山东西药局遗址位于冼基东33号之一至之三,目前该处为一3层楼高的民居建筑。据了解,清代、民国时期,十三行西侧的冼基是西关远近闻名的“中医街”。据史料记载,1893年,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了东西药局,“彼医术精湛,深得政绅商各界之信仰,且存心济世,对贫病者一律施医赠药,概不取费,人咸往之”。

  民居:西关大屋有点西化

  冼基街汇集了典型西关大屋及欧化西关大屋两类建筑,十分有趣。冼基东的楼房建筑风格相近,尽管也是西关大屋,但包含了西欧建筑元素,如立面带了立柱、小洋台,注重墙上装饰。尽管是趟栊门,却有拱形门顶,雕花铁窗。

  冼基西5号则是一处典型“三边过”西关大屋,该屋保存完整,外形高、大、深。

  《救亡日报》:为“报纸街”添采

  民国初期,设馆西关的报社有130多家,占当时广州报业的半数以上,形成别具特色的“报纸街”。长寿东路333号,大名鼎鼎的《救亡日报》南迁广州的旧址就是这栋楼房。

  据阮桂城所长介绍,《救亡日报》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时由郭沫若任社长兼发行人,夏衍出任总编辑。1937年11月22日,上海沦陷,该报被迫撤离。1938年转到广州复刊。但当年10月底广州也陷入了日军的三面围攻之中,《救亡日报》只好再次“流浪”,迁移到广西桂林。

  据《广州市志》记载,《救亡日报》在广州发行量有1万2千份。广州沦陷前夕,该报在许多报纸相继停刊,连广州长堤的报贩都很难找到的时候,还坚持每天出版,甚至动员全体工作人员上街卖报。

  发现中共广东临委会旧址

  该旧址位于文昌北路耀华东街49号2楼,是1943年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委员梁广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及居住的秘密场所。楼房糅合中西特色,为两层楼房,现均为民居。目前该旧址已上报市文化局,申请定级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儿童剧团:全国坚持到最后

  广州儿童剧团诞生地及团部旧址在现梯云东路44号。儿童剧团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文艺宣传队伍。该团成立之初有130多名团员,年纪最小的才7岁,最大的也不过14岁。1938年9月,剧团撤离广州。随后在广东的西江、北江一带和广西各地转战了整整6年,成为全国坚持到最后的儿童剧团。(来源:信息时报)

新浪WAP寻宝 QQ酷车等你开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