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阻碍车市发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11:06 新京报 | ||
市场不够规范,投诉日渐增加,消费者难以信任厂商 信息不对称劣车驱逐好车 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开创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他的论文《“柠檬”市场》(英语中次品俗称“柠檬”)中,描述了一个有关二手车的简单模型。 阿克洛夫教授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有好有坏,但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卖家对自己车的质量了解得清清楚楚,而买家则无法知悉车的质量。这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 本来,消费是分层次的,但在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封闭市场环境里,良莠混杂。双方获知信息不一致,信息少的一方不能准确判断谁是好的谁是坏的。这让低廉的东西有了可乘之机,享受与货真物品相同待遇,这样货真物品付出更高的代价反而得不到相应回报,货真的物品自然甩手不干,市场就只留下了次品。 在汽车市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劣车完全可能把好车驱逐出市场。 汽车市场遭遇信任危机 据北京市汽车流通协会7月统计,今年上半年有关汽车的投诉进一步增加。 上半年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汽车类投诉204件,超出去年全年的投诉量。 其中涉及拒绝退换修等售后服务问题102件,这里面投诉保修期内拒绝或拖延维修共21件,投诉保修期内收取工时费、修理费和零件费4件;另外还有41件投诉反映质量问题;36件反映合同问题,这其中未按约定时间提车8件,到期不退还保险保证金4件;未提供包括购车合同、保单、保险押金凭证等凭证的投诉3件;反映价格问题投诉6件;假冒问题2件,强制消费1件———强制消费者在指定公司上保险;其他问题13件。 从投诉的问题上看,以前消费者忍气吞声接受的问题,此时也大胆站出来进行投诉,这些正反映出消费者的觉醒。 其实,信息对称对那些经得起考验的规范厂商来说也是愿意看到的,他们想让消费者知道消费者的付出是值得的。而另一些厂商则在竭力掩盖事实的真相。 如此鱼龙混杂的市场让消费者真的很为难,不知道该相信谁。当下车市,厂家不断的降价,反而让消费者产生了不信任,一辆车的价值究竟几何?因此厂家越降,消费者干脆越捂住钱袋不消费。还有大大小小的修理厂,十步之遥收费可能就大不一样,这让消费者疑窦顿生,谁才是合理收费者?还有秘而不宣的零配件价格及质量,谁在卖高价?谁是正品?汽车领域是一个让消费者不能放心消费的领域。 建立规范市场需三大条件 汽车消费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这是谁的错? 按照国外的成熟经验,政府、厂家、商家在实现信息对称的过程中各要承担什么责任? 业内资深分析师钟师认为,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买卖双方永远都不会实现信息对称,在发达国家或成熟市场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于如何尽量建立公正合理的市场,最大程度地传递信息,钟师提出了三点实现条件,一是要靠法规完善,能对较大的问题进行约束,比如“三包”规定出台。 二是政府管理部门能够管住厂商的侵权或欺诈行为。 三是要有第三方、独立的、专业性的、权威的信息披露机构为顾客提供信息识别服务。 比如美国各州都颁布“柠檬法”,处理类似国内“三包”的事项,有J.D.Pow鄄er&Associates这样非政府的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来公布对所有车型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的评价。钟师认为国内现在恰恰是这两种对于消费者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缺位”。 多项汽车政策正在出台 我国的汽车产品“三包”制度有望近期实施。按照公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汽车产品“三包”制度指的是家用汽车产品的修理、更换和退货责任规定,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的原则。 “三包”的有效期为汽车使用两年时间或行驶四万公里以内。在这期间,汽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办理修理、更换或退货。造成损失的,销售者、生产者、修理者应当根据规定负责赔偿相应的损失。 有关个人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也有望今年出台。据了解,该办法将明确规定借款人系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而非企业法人。 同时,办法将对汽车贷款总额作出明确规定,如汽车贷款总额为借款人所购汽车价格款项,不含各种附加税、费及保费等,从而避免“捆绑式”贷款。对于首付比例的规定也更加严格,对个人汽车贷款最长期限做明确规定。与旧法相比,新办法有多个突破,如对首付款额度、保险、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等都有明确。 前不久《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而在此前,更有《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颁布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公布,汽车消费信贷的流程和规则更为规范。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让行人与机动车的责权利更为分明。一切表明,整个汽车宏观环境是在向公开公正的方向迈进。 本报记者涂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