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扩张国际汽车后市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11:26 广州日报大洋网 |
7月20~23日,“汽车后市场论坛暨元征科技第九届年会”在深圳大梅沙举行。令记者感到吃惊的是,现场国外经销商的数量超过了记者的预计。“尽管这几年汽车行业发展很快,但大家对汽车后市场的关注还是不够。事实上,不少汽配企业的产品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并正冲击欧美国家的汽车后市场。”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人士分析大量国外经销商到会的原因时说道。“在汽车后市场上我们不比外国企业差,这个行业不像IT业有着几乎不可攀越的‘巨无霸’。事实上,我们的产品在技术层面上足以与国外的知名企业的产品相抗衡。BOSCH(德国博世)、美国SNAP-ON开始承认中国存在巨大的竞争对手。”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荣惠康预测,中国汽车服务业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仅汽车用品行业的产值可达到420亿元,维修行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国内是发展最快的市场,开展国际经营、参与国际竞争也成为中国汽车后市场企业必然的选择。刘正之向记者表达了中国企业确立海外战略的初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加入国际化的战场,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内企业进军国际汽车后市场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是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凭产品极佳的性价比抢夺洋品牌的市场份额,但更多的还是第二种企业———为国外强劲品牌贴牌生产,以成本及规模生产优势吸引洋品牌下单。比较乐观的是,这些企业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和渠道的拓展、竞争实力的增强,有可能向第一种企业行列发展演进。 比如,宝马7系E65是最新的一款底盘,装备电子系统也最多,国内外市场目前能测试E65底盘的只有宝马的原厂维修设备GTI和国内企业研发的X-431解码器。GTI价格在20多万元人民币,X-431只有1万多元,对国内外的维修厂来说,X-431的性价比相当高。而且中国产的解码器通用性更强,可测系统数量最多,应用车型也最广。 另外,一些中国企业尽管依靠产品技术、质量和价格方面优势可以在国外开疆拓土,但如果能够取得稳定的良好表现,还需要在市场营销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所加强,这两块正是国内企业的“短板”。专家建议,国内企业走向国际首先要注意品牌的建设和核心技术研发;其次,还应该注意打造流通渠道品牌“国际化营销不是简单地做贸易和销售,而是通过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国际竞争力,无自主品牌者必将出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说。本报记者李光曼(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