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林业生态建设纪实:三峡处处绿意浓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18:53 新华网 |
新华网重庆7月26日电(记者郭立)1997年重庆直辖。7年来,重庆市先后实施了以营造林为重点的9项林业重点工程,为唤回巴渝大地的青山绿水、保障三峡工程的安全营运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启动工程保生态 直辖以来,重庆市启动了以粮食换森林的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百万亩环湖绿色屏障工程、百万亩优质笋竹产业化工程等。直辖后的第一个市级林业工程--长江干流生态林工程于1998年启动,到2001年工程验收时,13个区县共造林48.8万亩。此外,重庆市还利用外资进行造林。中德合作重庆造林项目于1999年实施,计划造林45万亩。 诸多林业重点工程中,中央投资高达300多亿元,计划实施营造林5442万亩。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重庆市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推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重庆直辖后,年均造林速度为直辖前的3倍,森林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1998年到2003年底,重庆市对3582万亩天然林资源进行了较好的常年管护,开展了650多万亩公益林建设,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和重点保护区森林的商业性采伐,大幅度调减了森林采伐限额,年森林消耗量从300万立方米调减到84.7万立方米,已经安置富余人员4954人,并转产分流了部分林业职工,过去的砍树人转变为种树人。 在推进林业重点工程的过程中,重庆市创新工程运行机制,推行业主承包制等全新机制,让有资质的业主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林业部门从繁杂的工程管理中解脱出来,不再干费力不讨好的“运动员”“教练员”之事,而专心致志地扮演好“裁判员”的角色。 云阳县个体承包退耕还林人数已达10万余人,累计投入开发资金500多万元,承包面积达30多万亩。重庆市通达生态林业开发公司在云阳县投资上百万元,建设速生丰产林4.78万亩,栽植药用牡丹,走出一条林药间作、公司和农户双赢的路子。 兴绿富民活行业 在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以前荒山荒坡多,水土流失严重,1990年开始,全镇干部群众每年数千人上山造林,累计植树25万株,成功改造荒山荒坡2300亩,使三门子村的森林覆盖率由不到20%上升到现在的44.8%。如今,乌江的水清了,降雨量增加了,山体滑坡现象也大大减少,每到周末,都有数百名市民到白涛镇休闲度假,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收入。 重庆江津市将退耕还林与种植经济林结合起来,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突出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生态效益显著的花椒、柑橘、青果三大产业。去年三大产业销售收入达10亿元,成为江津市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使30万农民受益,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江津市先锋镇农民钟志宽原先种粮时,收入很低,自从他的两亩地种上花椒后,年收入近万元,他高兴地说:“种花椒树好!好就好在让我们致富了!”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直接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2002年的林业工程为重庆市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36.4元。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推动了生产要素的重组,森林旅游、花卉苗木等产业兴起,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云阳县委书记王显刚向记者介绍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这两大林业重点工程使全县30多万农民人均受益733元。通过退耕还林,云阳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油桐、蚕茧、水果等一大批产业基地。 确保库区生态安全 重庆具有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地质不稳定,坡耕地面积大的特点,如果森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快速的发展,不但影响重庆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更为严重的是,流失的泥沙将淤积长江中下游河道和水库、堵塞航道,还会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营运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控制长江沿岸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改善库区森林景观,遏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重庆市从1998年开始,实施了长江干流生态林工程。由于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得当,万州区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2405平方公里下降到1835平方公里,近年来库区两岸新增绿化面积约8.5万亩。 在万州建设的三峡珍稀植物园抢救了库区淹没线下的大量树种和植物,为植物研究和种群繁衍提供了活体材料。 云阳县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以来,生态状况大大改善。原先,全县无林地每年每平方公里水土流失4370吨,造林后,现在水土流失减少到437吨,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在云阳县148公里的长江沿线两岸,云阳县干部群众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海拔175米以上至第一轮山脊线范围内成片造林12万亩,给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县里规定,这一区域内禁止新修路、新建房、新埋坟,禁止取土、采矿,禁止乱占林地,禁止乱砍林木,严格控制人口迁入,以保护植被。记者近日在长江云阳段见到,现在长江两岸已见不到大片的荒坡,四季常青的柏树林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像浮在江面的绿色飘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