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电荒”不能“头痛医头”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08:51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新华社记者 邓华宁 刘照普 盛夏时节,“电荒”让苏南的工业企业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渴望源源不断的电流注入它们体内。在我国缺电形势最严峻的“长三角”地区,市长们纷纷奔走于中西部,拼命地“跑煤”“跑电”,加快新建发电厂,全省到明年末可望缓解“电荒”,3年内让供电量翻番。但也有有识之士指出,根治“电荒”,不能单靠多建电厂这种“头痛医头”的做法,关键是要尽快对地方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叫停。 本轮“电荒”,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前几年电力建设相对不足的矛盾;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不顾中央三令五申、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盲目上马冶金、化工、纺织等能源密集型项目,许多项目规模不大、档次不高,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才是加剧目前“电荒”的“罪魁祸首”之一。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匮乏的国家,资源总量与环境容量,都不可能长期支撑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统计显示,我国的资源消耗非常高。2003年国内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占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出的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约4%。这意味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赖对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实现的。 本轮“电荒”的实质,是经济粗放增长与能源紧缺之间产生的矛盾。增加电力供应,确实能缓解“电荒”,使电力供求暂时达到平衡;但是,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使多建几个电厂,短暂的供求平衡又会因能源消耗的新一轮增长很快被打破,“电荒”仍将成为压在人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所以,要根治“电荒”,当务之急是,地方领导要痛下决心,抛弃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性经济增长模式,走集约利用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据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